科技部重點推動氫燃料電池技術突破(8.28-9.2)

日前,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公開指出:目前我國研究水平和國外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我國電堆的科研水平與國外的產品及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質子交換膜、碳紙、高壓儲氫瓶、各類的高壓精密閥門等自主研發技術仍待提高。

基於此,他提出,在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期間,科技部將聚焦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制氫、儲氫、加氫等核心技術的研發,繼續強化先進動力電池技術,下一代功力電子器件技術,實現技術落地。

在此之前,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也同樣表示過對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技術發展緩慢的憂慮。

萬鋼介紹,中國在燃料電池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碳紙等關鍵材料方面已經有所佈局,但還處於實驗室階段,產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尚無法保障。空氣壓縮機和氫氣迴流泵等關鍵部件也已經有一些樣件,但還沒有穩定產能,產品供應不足且價格很高。儲氫材料的儲氫容量重量比到達到5%-7%才有實用價值,目前,35MPa的碳纖維纏繞金屬內膽氣瓶(III)的儲氫密度僅為3.9%。

➤電堆功率密度:國內產品基本上大概在2kW/L左右;據報道,國際先進水平已經達到了3kW/L左右;

➤催化劑效率:國內每千瓦的鉑用量大概0.3克;據報道,國際的先進水平已經達到了0.06克以下;

➤膜電極耐久性:國內動態工況實測壽命大概在3000小時左右;據報道,國外已經達到了9000小時;

➤空氣壓縮機:目前國內燃料電池產品基本採取低壓鼓風機,而國外主要採用空氣壓縮機,進口價格極高。

與此同時,燃料電池汽車還沒有形成穩定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供應鏈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導致零部件的工藝質量低、產品一致性差、可靠性和耐久性不足,不能滿足規模化生產要求。

為了重點突破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瓶頸,8月29日,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商用車產業化技術與應用重大項目在濟南啟動。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19.7668億元,由濰柴動力聯合12家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參與,計劃在未來3到5年,打造全球技術領先的千億級氫能汽車產業集群。

接下來看看本週氫燃料電池行業都有哪些大事件:

一週重磅

巴拉德與濰柴動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8月29日上午,巴拉德與濰柴動力在山東濟南簽署《氫燃料電池技術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協議內容主要包括:1、濰柴動力擬投資1.63億美元認購巴拉德19.9%的股份;2、雙方同意在山東省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下一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和燃料電池模組;3、合資公司向巴拉德支付9,000萬美元技術轉讓費用,擁有生產巴拉德新一代LCS燃料電池堆及LCS相關模組的專有權;4、濰柴動力將中國製造和供應至少2000輛商用車燃料電池模組。

大洋電機與巴拉德簽署《股份認購協議》

8月29日,大洋與巴拉德簽署《股份認購協議》,決定出資約2000萬美元認購巴拉德定向增發的約560萬股普通股。本次認購完成後,大洋電機香港將繼續持有巴拉德已發行全部普通股約9.9%的股權。

科技部部長赴日調研 中日氫能合作釋放新信號

日前,科技部王志剛部長一行考察九州大學氫能源國際研究教育中心,參觀了實證示範中的250千瓦大型燃料電池、新型戶用電熱聯供燃料電池及加氫站等,並就制氫、儲氫、氫氣發電等與日方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王部長表示,期望雙方加強在氫能源研發方面的合作。

雪人股份入圍2018年工業強基重點推進計劃

8月28日消息,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氫燃料電池發動機項目被工信部列入《2018年工業強基工程重點產品和工藝示範應用推進計劃》,是福建省兩項入選項目之一。

半年報

雪人股份壓縮機業務增長 H1淨利1081萬元

8月26日,雪人股份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5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3.06%;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081.69萬元,同比增加0.18%。業績變動原因在於,雪人股份今年上半年壓縮機及壓縮機組銷售量較上年同期都有增加,因此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33.06%。

三環集團上半年淨利5.52億 同比增長28.37%

8月28日,三環集團發佈的2018年半年度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7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7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52億元,同比增長28.37%。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在於,隨著汽車電子化的升級,今年三環集團電子元件、電子元件材料、通信部件、半導體部件相關產品的市場需求強勁。

濰柴動力H1淨利43.93億 同比增長13.76%;

8月28日,濰柴動力發佈2018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2.6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7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3.93億元,同比增長65.76%。業績變動原因在於,重卡行業持續復甦及物流行業持續發展,公司主要產品銷量同比上升,因此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13.76%。

富瑞氫能2018上半年營收1944萬 虧損709萬

8月30日,富瑞特裝(300228)發佈2018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1-6月實現營業收入54.41億元,同比下降32.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46.19億元,同比下降-162.69%。其中,旗下子公司富瑞氫能總資產1.84億元,淨資產3400.55萬元,上半年營業收入1944萬元,淨利潤-709.38萬元。報告期內,富瑞氫能以自有資金1540萬元投資設立了江蘇氫源天創新能源有限公司(佔股30.80%),主營液氫技術開發、氫液化工廠及液氫加氫站的投資、開發。

產品前哨

德燃動力發佈30kW燃料電池系統

8月30日,德燃動力對外發布產品型號為FCE-30-X的30kW級全新一代燃料電池系統產品。該產品是基於中壓水冷燃料電池電堆開發,其原理是通過實現氫氣與氧氣的電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給氫燃料電池車提供動力,產品發佈前,已通過臺架測試與實車道路驗證,適配於乘用車、物流車、公交車、特種車。

新型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問世

日前,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發出一種sp雜化氮摻雜的石墨炔,該材料在鹼性條件下,半波電位為0.87伏,動力學電流密度每立方厘米38毫安,這一數據均優於商業鉑—碳催化劑,並表現出更好的穩定性和甲醇耐受性。在酸性條件下,該材料的活性雖略低於商業鉑—碳催化劑,但仍優於其它非金屬催化劑。

多倫多大學學生設計出水陸兩用燃料電池船

日前,多倫多大學學生設計出水陸兩用的燃料電池船,該船命名為motion+,由一個氫動力且水陸兩用的機船(名為Hydronautic+)和加氫站構成(fHuel+),在水上平穩達到74km/h的時速,陸地上7km/h的速度。它最大的行駛距離是450km,並且只需要幾分鐘完成加氫。

加氫站

佛山8個加氫站項目聯合動工 預計年底投產運營

8月29日,佛山市加氫站聯合動工儀式在佛山市禪城區塱沙路加氫站項目現場舉行,此次8個加氫站項目聯合動工,除一個是新建站點外,其餘全是加油站、加氣站等改建而成,最快將於年底投產運營。

海外動態

韓國斗山集團建立50兆瓦燃料電池發電站

據外媒消息,韓國斗山集團宣佈將在大山綠色能源發電站安裝燃料電池設備,向大山綠色能源集團供應功率為50兆瓦燃料電池系統。該系統通過利用氫氣副產品運行,計劃在2020年完工後,向16萬個家庭每年供應共計4000億瓦時的電量。

經典語錄

2020年是燃料電池汽車行業爆發的一個節點,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加氫站建設方面。第一座液化工廠最快是2019年底出來,慢的話2020年初,2020年將會是液氫儲氫加氫站商業化運營元年,也是液氫投資的爆發期。另外,從高壓站審批建站週期看,2020年高壓站會普及。

第二是政策補貼的作用,搶補貼是車企的契機。

第三,產業鏈相對成熟。燃料電池行業經過兩三年的發展,技術不斷積累和進步,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逐漸完善,給產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富瑞氫能研究院院長魏蔚

每日辣評

@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張存滿教授:中國氫燃料汽車技術落後國外發達國家5—10年,起步較晚的中國面臨的一個情況是:國外燃料電池汽車已經突破了技術難關,開始攻克成本和服務設施了,而國內仍然面臨著技術問題。差距保持在5年左右還有機會追趕,若超過10年,追趕起來就會非常吃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