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溼地洪園 洪氏家族傳承好家風 八百年來興盛不衰


浙江杭州,西溪溼地洪園。 洪園有個特殊的習俗。 每到冬至,分佈在全國各地的洪氏後裔們,都會聚集在杭州西溪溼地洪園的洪氏宗祠,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儀式。 冬至祭祖對於洪氏後人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比過春節還要熱鬧。

祭祖,在現代社會很難得一見,為何會在杭州洪氏家族中得以延續,杭州洪氏,又是一個怎樣的家族呢? 請與我一同走進西溪溼地洪園,探尋歷史深處的洪氏家族文化。

一個家族,史上出現過一兩個傑出人才,屬於偶然現象。 然而,西溪洪氏家族繁衍生息800餘年,至今仍興盛不衰,代代皆有英才,甚至對當時的士風、民風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非常少見。

南宋時期,杭州西北都是水域,西溪是其中最美麗的一道風景。 西溪曲水彎環,群山四繞,名園古剎,景緻極為清幽,有著“古蕩西溪天下聞”之美譽。 正是在這樣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孕育了洪氏家族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和藏書家,集政治顯耀與文化書香於一門。

洪氏家族在文化史上和政治史上都曾取得很高的成就。 自南宋洪皓由江西鄱陽遷居杭州開始,歷經宋、明、清三代,人才輩出。 宋代有洪皓、洪适、洪遵、洪邁父子一品宰相級官4位,明代有洪鐘等一品宰相級官4位、二品尚書級官3位,清代則有大戲曲家洪昇等。


洪氏家族的繁榮昌盛,得益於洪氏家族代代相傳的教育理念和祖訓家規。 洪氏先祖在家庭逐漸富裕起來之後,便致力培養子孫讀書,教導後代為人處事,構建自己家族詩禮傳家的文化傳統,留下有《洪氏祖訓》和《洪氏家規》。 《洪氏祖訓》以“孝以事親,義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為核心要義,告誡洪氏子弟要以儒家理念立身行道,孝順父母,賙濟族人,“於人須泛愛,周窮恤匱,尤親其賢”。

洪氏家規則有6條,“戒遊”“戒博”“戒飲”“戒鬥”“戒色”“戒逸”,一旦犯戒,家法施之。

洪氏家族歷代忠於國家,忠於明君,維護民族安全,以民為本,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南宋建炎元年(1127)洪皓出使金國,被扣留達十五年之久,仍矢志不渝、忠貞不屈,為保全南宋王朝做出積極的貢獻,被稱為“宋之蘇武”。 被扣留期間,洪皓憑著記憶,在樺皮書葉上默寫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全文,作為課本,教當地普通群眾讀書,成為一段佳話。


洪皓共有八子,其中,洪适、洪遵、洪邁最為有名。 洪适、洪遵、洪邁不僅一品宰相,而且在文學有也有很高的造詣。 洪适在金石學方面造詣頗深,與歐陽修、趙明誠並稱為宋代金石三大家。 洪遵是一位錢幣學家,他的作品《泉志》是中國錢幣學的經典著作。 洪邁學識淵博,著書極多,《野處類稿》、《夷堅志》、《容齋隨筆》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

西溪溼地“千頃蒹葭十里洲”,其間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諸島棋佈。 在西溪溼地洪園中有一座思母橋,原為明朝重臣洪鐘所建。 洪鐘一生勤奮好讀,幼年讀書時要經過洪家河。 河上石橋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洪鐘的母親姚氏便每日搖船接送他過河,風雨無阻,為洪鐘的成才付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和堅持。

洪鐘晚年回鄉,母親早已去世,不能盡孝膝下,洪鐘便修建斷橋,取名“思母橋”,在旁邊建“思母亭”,以感念母親深恩厚德。 洪鐘為官數十年,一生清白,還鄉後也未置田地,而是積極辦學,發展教育。 洪鐘在西湖南岸湧金門之南建兩峰書院,免費教授洪氏家族子弟和杭州一帶貧困子弟讀書習經,廣傳知識,惠澤一方。


清代,卓越的戲曲大家洪昇創作的《長生殿》,是中國戲曲史上的一個奇蹟,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水準,都達到中國戲曲史的最高峰。 《長生殿》與《桃華扇》作者孔尚任並稱“南洪北孔”。

如今,西溪溼地的許多文化傳統、民間習俗,直接源於洪氏家族,現“五常”地名就是由洪氏明代“五尚書”通假轉化而來。 明朝重臣洪鐘退居西溪溼地後,為“慶豐年”、“祈社安”,發起端午節“龍舟勝會”活動,沿襲至今。

此外,洪鐘見當地民風不好,農閒時年輕人混沌終日,遊手好閒,為改良民風、強民體質,他又將在朝期間帶兵征戰的兵器與生產、生活工具結合,創編武術套路,教人演練,興“五常十八般武藝”。 如今,“五常龍舟”和“五常十八般武藝”都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豐厚多彩的洪氏家族文化,也必將在更大更廣的範圍裡影響著今天的人們。 文/圖 納蘭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