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斯特凡·艾伯特的雕刻藝術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斯洛伐克制刀大師,自幼喜歡動物的雕刻,開始是從木、骨材料做起,之後轉為做刀,得到很多名師的指點,學習了捕鯨人牙雕和意大利布里諾點刻的技術。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阿帕德·博託,艾伯特視其為老師和朋友,如今最擅長的是鋼鐵的高浮雕和圓雕,風格和阿帕德·博託相似。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斯特凡·艾伯特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艾伯特的“魔鬼誘惑”藝術直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艾伯特作品“魔鬼誘惑”

此款作品贏得了2015年度最佳設計大獎(Best design of the year 2015),是一件典型的藝術刀,一體式直刀設計,通過雕刻和繪畫來表現主題,以浮雕技法表現諸多反映“魔鬼”、“誘惑”的具象元素現象。

該作品特殊之處,是考慮到其作為一件藝術品,而需要展示整體的藝術效果,所以在通體雕刻的手柄指握部分增加了水牛角材質,以便與同為水牛角的底座相呼應,水牛角底座上又以捕鯨人牙雕的技法雕刻有長著獸角的魔鬼在蠱惑少女的圖案,極具藝術感染力。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艾伯特做的維京戰斧和獵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艾伯特的另一把直刀作品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艾伯特做的折刀

阿爾伯特喜歡採用440C、ATS34、RWL34及各種大馬士革鋼,對柄材來說他多用木、骨材料,但最喜歡的還是牙或水牛角。

除了東歐以外,阿爾伯特的作品在德國、瑞典、南非、加拿大也很有名。但他不怎麼出遠門,如果想在展會上看到他的話,一般只能去斯洛伐克或捷克的刀展。今年在捷克的布爾諾超級刀展上,他還剛剛得了獎。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爾諾超級刀展上,阿爾伯特獲獎的折刀。

布爾諾是捷克的第二大城市,南摩拉維亞州首府,但實際上很小,人口不到40萬。這裡的刀展規模也不會大,參展作品可謂魚龍混雜,既有阿帕德、艾伯特這樣一流的大師,也有非常初級的做刀愛好者。

比如這樣的: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爾諾刀展上某人用扳手改做的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捷克布爾諾市

下面請出另一位大師:

詹森·布洛斯 ——生物機械風的刀具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詹森·布洛斯是一位藝術家、具有革新精神的美國手工刀匠。

他的父親從事高精度機械加工的店鋪,主要是為醫療設備的製造服務。布洛斯從小就在父親的指導下掌握了數控加工的技術,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幫父親幹活,他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20多歲的時候,他利用這些經驗開始做刀。

2010年5月他創立了“布洛斯刀具”,他的興趣集中在藝術刀具上。他喜歡一個叫朗戈(Lango)的巴西畫家和紋身師,此人的“生物機械畫風”給布洛斯很深的影響。他的第一把刀受到很多鍵盤俠的圍攻,布洛斯又經過多次試驗,轉變了風格,改為注重功能性的同時,保留其藝術特徵。並最終獲得成功。他的作品被描述為體現“現代和未來主義”的精神。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詹森·布洛斯(右)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朗戈的紋身藝術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一個叫塞萊斯特·戈麥斯的畫家的生物機械作品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一個叫羅曼的畫家的生物機械作品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廢金屬做的生物機械雕塑作品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較抽象風格的生物機械

布洛斯的刀,有些的確多少受了這種生物機械風的影響: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洛斯JB-395折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洛斯JB-394折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洛斯Exo折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布洛斯斯特賴克直刀

詹森·布洛斯的熱處理技術尤其為人稱道, 他既可以使用多采用1095碳鋼,也能用CPM154、440C、ATS-34等不鏽鋼,還有D2這樣的準不鏽鋼。

布洛斯的刀都是小批量製造,在網站上邊做邊賣。賣完的批次他也不一定再做,因此喜歡哪個款式的還需要及時下手才行。

布洛斯最近又設計了兩種價格親民的產品,一個是“沉默士兵”,是一款EDC小折刀;另一個是T4,為戰術折刀。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沉默士兵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T4 折刀

下一位設計大師出場: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美國刀具設計師liong Mah,1974年出生於馬來西亞,9歲時隨家人移居紐約。這個名字看起來是中文的音譯,原文或許為馬良?雖然不確定,但鑑於常凱申這個名字也已被廣為接受,我們暫且先這麼叫應該也沒什麼太大問題。(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王奇於《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中國、俄國、西方學者視野中的中俄國界東段問題》一書中,將“蔣介石”的韋氏拼音原文“Chiang Kai-shek”翻譯為“常凱申”)

馬良實際上是一名廚師,之前也曾經到法國、德國去學習。畢業後曾在紐約很多四星飯店工作,還在世貿中心頂層的“世界之窗”飯店工作過,可惜這座著名的大樓於2001年9月11日被本·拉登下屬所劫持的飛機撞毀。如今他在麗嘉飯店專門製作甜點。

馬良並不自己做刀,他只是一直熱心於刀的設計。他在電腦上設計好之後,再由合作的刀匠製作,這樣做的刀一般是同時打上馬良和刀匠的LOGO,時間長了,馬良的設計也得到了刀迷的認可,甚至超過了對刀匠的認可度。

馬良與手工刀匠的合作一款也就是做十幾把,之後他也開始和刀具公司合作,如CRKT(哥倫比亞河),“清除者”折刀就是和CRKT的得意之作。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liong mah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CRKT的量產清除者折刀,採用AUS-8不鏽鋼,G10刀柄

這款折刀的特色是打開時刀刃和刀柄不在一條線上,而是低於刀柄。馬良不否認這是受了廚刀的影響,因為他本人是廚師。但這種設計確實切割很方便,外觀上也看起來看酷。

CRKT版清除者幾年前就停產了,今年,馬良又展示了手工訂製版的清除者,配製顯著提升,採用M390不鏽鋼,刀柄分鈦合金與碳纖維兩種。由中國的Reate負責製作,Reate是中國近幾年新起的一家小廠,產品定位類似於託德·貝格的半手工產品,近來在國際上評價很不錯。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清除者折刀 鈦柄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清除者折刀 碳纖維柄

馬良的LOGO也很有特點,它來源於日本的“二巴”家紋,“巴"原來的意思是代表水的漩渦,也有武士的纏在弓手上的皮具的意義,後來成為一種神靈的象徵。“巴紋”有一巴、二巴、三巴之分,分別作為不同家族的徽記。

不想設計刀的廚師不是好刀匠

“中國製造只會山寨”,這曾經是全世界的一個普遍印象。的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是有那麼一個階段。但發達國家如德、美、日等,又何嘗沒有過這個階段。事實上對於落後國家來講,山寨是最為高效的追趕手段。但一旦追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山寨路線就走不通了,而必須自己創新。刀具製造雖然是一個非常小的行業,但也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中國刀曾經完全是山寨、假貨的代名詞,但現在已經有些中國刀,在創新精神上已經不次於發達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