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这些年指责老师的文章很多,关于老师师德不高的一些事件也被报道出来。今天,我们和您聊聊——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亲妈说

事实上,现在整体师德水平不是下降了而是提高了。我印象当中,我们小时候(八十年代)小学阶段几乎没有不被体罚过的学生。

在我们那样一所军校的附属子弟小学,很多的老师是随军的家属,并非专业师范出身,打骂孩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那时的家长没有什么维权意识,而且那个阶段独生子女比较少,孩子被体罚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即便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体罚家长也不会像现在反应这么激烈。

我国的义务教育近二十年来正在走向逐步的规范化。首先是老师的学历水平整体提高了拥有更强的专业性。这也就导致了优质的初等教育资源质量比以前更高。毋庸置疑,在初等教育更加专业化,成本更高之后,家长对于教育成本的投入也比以前高了很多。

所以对于教师的水平、教育资源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平心而论,在十年前中小学老师的待遇有了几次质的飞跃,整体的薪资待遇水平提高很快,包括一些边远地区。以我去年采访过的贵州纳雍的一个贫困乡为例,上完大学去那教书的中学老师大概月工资可以到四千左右,云南昭通彝良地区的一个中学教龄较长的带班老师月工资也可以拿到五六千,新入职的老师是四千多。所以总体来说中小学老师的待遇是提高了一些,但是我认为家长不应该以待遇水平和师德画上因果关系。

大多数贫困地区的教师待遇跟当地的经济水平相比还是不错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经济保障,可以保证不发达地区至少有老师愿意去做基础教育,能够对于当地的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去做长期的坚持性的努力,这是我们在大城市当中,在互联网的键盘下围起来的世界里看不到的,但这是真实存在的。

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亲妈经验

从我自身的体会和我身边的一些教师的观察来看,师德本身是跟老师自己的道德素养以及对职业的热爱程度紧密相关的,跟待遇关系不大。

在社会上对于老师的一些看法,有几句话,我是非常反感并且反对的,首先就是:你既然选择老师,你就应该高尚;你既然选择这个职业你就应该爱孩子。高尚和爱孩子并不是一个“行为规范”而是一个道德要求。客观的说,无法通过一些规章制度去要求人的道德,但可以有一些行为规范,比如说,课堂上不可以吃东西;每周要上满多少节课。这是可以通过教师的一些规章制度去管理的。但是,至于爱不爱孩子、爱不爱教学真的是没有办法。只能是倡导,但没有办法去强迫老师。

目前对于老师的种种诟病,根源是当下对于老师的考核体系。并没有从教育本身的目标出发,只是教育当中的一个政绩工程的要求,考核老师批改多少作业、高考的升学率、中考的升学率等等。但教育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纯看数据的事情,所有爱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孩子一生的幸福难以量化,确实需要爱,需要耐心,需要为孩子长远考虑。一些善良的、大局观很好的老师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做好。但是千千万万在教育体制中运行的老师,可能有一半不是因为热爱教育才走上岗位,可能看中了教师的稳定、体面,待遇等等。我们不能说现在的教师待遇低于它应有的价值,我们至少应该明确一点,目前对于教育的业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是不合理的,在一些待遇不高的地区,老师的生存尊严无从谈起。没有生存尊严的状况多多少少的就会影响到日常教学工作。

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亲妈思考

对于教育,希望整个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这不是一次买卖也不是一次生意,是我们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去给孩子形成一种合力、形成一个好的家庭内外成长环境的一个体系。而不是说家长和老师互相推卸责任,家长认为花钱了,老师就应该有师德;老师认为下班以后就应该家长管。不应该是这样的。在被推卸来推卸去的夹缝中成长的孩子,其实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重视、自己被“工具化”,自己的成长成为了别人完成的教学任务或者家长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孩子的成长、幸福感,归属感在哪里,孩子就会迷失。

所以我们讨论师德和教师待遇时,其实更多的应该去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有时候家长对老师提出过高要求时我也会跟他们讲,老师也是普通人,请换位思考,比如说,在天津幼师大概月均工资在三四千。同样的工作强度,面对二十多个三四岁的孩子吵闹一整天,如果把这个工作换给任何一个家长,会不会干?所以我们去要求别人做一些很高尚的事情时,不妨静下心想一下,这种事情换成自己,还做不做。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换位思考,从我个人来说,我当老师的第一天(那时候我还没有小孩)就在想,我将来也要为人父母,成为一名家长,我希望我将来把孩子送到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手里,我自己就努力去做那样的老师。现在所谓的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中,表现不太好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来自己的孩子遇到像自己一样的老师结果会如何。

现在就形成了一种怪局面,家长们希望老师提高道德水准;老师们又在抱怨待遇太低,

好像大家彼此都不满意,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一个都不满意的环境里。最终受害的会是我们的后代,他们会在非常不真实、不平和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中长大。

家长和老师的“恩怨”,根源在哪里?

亲妈总结

在很多的城市中,生活成本很高,教师的基本的工资待遇跟当地的消费水平比起来确实不高,工作也比较操心。但我接触到的老师他们即使对待遇不是很满意,还是会很好的坚守自己的教学工作。他们更多的考虑是如何在体制内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待遇。体制内很多考核的手段,其实跟孩子的教育、幸福的成长是有冲突的。比如说,“唯分数论”。所以归根结底,

老师的待遇和师德的矛盾,不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是现行的教育考核的方式和教育本身的目标之间的矛盾。

如果大家能看透这一点,就容易心平气和;也容易去理解很多在家长看来好像比较的武断,或者是不太细致化的老师的教育。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