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嬗变四十年——“速度”到“质量”

品牌嬗变四十年——“速度”到“质量”

历经改革开放40年,中国迎来新时代,中国制造站上新起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四大发明”广受称赞、共享经济引领全球……中国品牌集体发力的背后,是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时代步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意志,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行动。

实现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基础在提升质量。高质量,是企业树立口碑的基石,是打开市场、培养用户、开创名牌的“金钥匙”。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努力打造中国质量的亮丽名片,成为国人共识。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企业可以体现中国产品质量的风貌。“全世界每3台微波炉就有一台是我们生产的,为啥?质优价美!”走进格兰仕厂区,“90后”技术员陆俊霆自豪地说。

凭借过硬的质量,格兰仕20多年来聚拢了一大批忠实粉丝。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格兰仕去年在中国市场发起了以旧换新活动,给25年老用户免费换一台新的高端微波炉,给其他老用户高额换新补贴。这是对格兰仕品质的一个验证,也是一种品牌自信。

“卫生间异味在所难免?那还是因为细节没做好!”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起他和地漏较劲的故事。

发现问题,说干就干。杨国强亲自操刀设计图纸,历经6次修改,最终设计出安装方便、存水量大、成本降低60%、能有效防臭的新款地漏。碧桂园通过确保工程质量、保证项目品质树立品牌,获得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凭什么?就因为“掌握核心科技”。提起这两句广为流传的广告词,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毫不掩饰地说,自主创新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助推器,这就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格力人深知这一点。在“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战略驱动下,格力电器一步步走向行业技术的最前沿和制高点,掌握着全球30%的空调市场份额。

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的道路上,无数像格力、格兰仕、碧桂园这样的中国企业正稳扎稳打、砥砺前行。

在食品领域,一块牛肉、一套智能追溯系统,会发生怎样的碰撞?拿起一份科尔沁牛肉产品,扫一扫包装二维码,从生牛养殖、屠宰到货运、配送等环节,信息一目了然。据介绍,这些信息都是自动采集并直接写入区块链链码中,不需要额外工作,不会给企业增加成本。这得益于京东构建的区块链防伪追溯开放平台,通过联盟链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零售商品的追溯与防伪。

蚂蚁金服在正品溯源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粉等海淘商品,只要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在信息化时代,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爆发为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了新的契机,推行品质革命正当其时。

让中国产品不只是“物美价廉”,更是一个个有特色的品牌或名牌。除了品类扩充,更要创新技术、加快物流网建设等,以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进而提升品牌美誉度。

从参观工厂到参观牧场、到线上AR参观全球产业链,再到VR场景式营销,伊利集团以创新的手段不断落实品质营销,打通线下与线上渠道,实现可视化交互和智能化交互,大大提升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公信力。

在有“啤酒故乡”之称的德国,啤酒种类高达5000多种、鲜酿啤酒厂几乎遍布每个小镇,而来自中国的啤酒,正在这里逐渐占有一席之地。青岛啤酒一直认为,中国品牌要有中国志气,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要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贴心的服务打开国外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为民族品牌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五粮液集团也正加速构建全球营销网络,通过发起“一带一路”国际名酒联盟、与国际知名品牌强强联合等方式,向全球弘扬和传播中国白酒文化。

民族品牌要走向高端,除了技术、质量、服务等领域的竞争,标准竞争也已成为一种层次更高、意义更大、效果更好、影响更广的竞争。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就是产业竞争的主导权,谁掌握了这一话语权,也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各知名品牌企业对此具有高度共识,未来中国产品走出去、创名牌,要立志参与并主导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中国产品赢得国民热捧、获得世界尊重,不是靠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吹出来的,而是凭借世界一流的水平干出来的。通过不断改革进步、自主创新、打造名牌,中国产品必将一步步朝着“微笑曲线”高端攀升,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作者:武志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