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幫你摘掉「釘子戶」的大帽子

導讀:上海“最牛釘子戶”的三層小樓橫在馬路中間孤單地滯留14年;西安最牛“釘子戶”讓丈八西路斷頭8年,自己“孤島”中矗立,經常被斷水斷電;重慶九龍坡區“史上最牛釘子戶”被孤立在10米深大坑的樓盤地基正中央,最終擇了妥協……

三招幫你摘掉“釘子戶”的大帽子

“釘子戶”這個徵地拆遷中的產物,其中夾雜了太多拆遷中無以言說的情愫。很多人會這樣理解“釘子戶”,這些人就是為了獲取高額的拆遷補償費。但是設想一下假如你自己的房屋被拆遷徵收,卻沒有合理的補償,你又會作出什麼反應呢?

前幾年,在廣州曾有一個倔強的“釘子戶”,房主老劉一家主要依靠經營和出租自己的店鋪為生。當廣州建設地鐵時需要拆遷老劉的房子,但雙方一直未能達成拆遷補償協議。老劉開出的條件是:安排他5個子女的就業問題;保留其原有商鋪;要求500-600萬元補償款。拆遷方給出的補償離老劉的要求相差太遠,最終老劉成了“釘子戶”。

末了,地鐵工程改變了老劉房屋所在地的施工方式,將明挖改為暗挖,工期嚴重滯後,建設成本大幅增加;老劉成功地保留了自己的房屋,卻感嘆:“鬥到現在,我覺得我是輸了。地鐵不管怎麼挖,我們一家付出的一切算是討不回來了。”

三招幫你摘掉“釘子戶”的大帽子

事實上,“釘子戶”往往出現兩種不同的結局:有人最後拿到了高價補償;有人堅持數年甚至上十年不搬,不僅出行不便,周邊環境也不適宜居住,最終人財兩空。

於是,大家不禁捫心自問,當“釘子戶”真的是最佳的維權方式嗎?近年來,種種結果顯示大多數“釘子戶”都是得不到自己滿意的補償的。在此,在明律師明確提出自己的意見:“絕不鼓勵當最後的“釘子戶”,但可以做一個合法、聰明的被拆遷人!”在此,在明律師給處於水深火熱中“釘子戶”支三招來摘掉這個大帽子:

發現五種可以據理力爭情況。一是居民沒有被妥善安置。國家最新拆遷條例明確指出,拆遷之前被拆方必須要得到妥善安置。二是拆遷方未提前通知國家明文規定。在拆遷之前必須提前通知被拆方,並規劃出拆遷範圍以及補償方式,除此之外拆遷方還要向社會做出相應宣傳和解釋。三是沒有出示用地文件。拆遷是國家賦予的法律權限,所以在依法拆除房屋之前必須要出示政府部門審批的徵地文件。四是強制拆遷沒有證據保全。如果拆遷方要強制拆遷,必須提前到公證處辦理有關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五是雙方沒有確定拆遷補償。兩者之間的補償協議必須通過雙方同意才可以。總而言之就是找到拆遷方的程序上、法律上的所有漏洞,這樣才能佔據有利位置,為爭取更多的補償做好準備。

永遠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現實中,“釘子戶”們採取還是一種被動、消極的抗爭。大部分的釘子戶堅持自己的補償,不按照所說的補償,那就堅決不拆。由此關閉了跟徵收方協商談判的通道,導致引發拆遷方的強拆,或者補償價越談越低。而聰明的“釘子戶”,懂得要保持溝通交流的機會,主動協商爭取,在合適的時機和徵收方達成利益的平衡點。其實,拆遷補償價格都是談判出來的,高水平的協商談判技能是爭取高補償的關鍵。“釘子戶”只是披著的一層外衣,達到合理的補償才是最終的目的。

三招幫你摘掉“釘子戶”的大帽子

知法守法,高效維權。無論如何,當你的拆遷補償實在不合理的情況下,還是要採取合法的救濟途徑。即使是已經成為“釘子戶”,也不能蠻幹,與其花幾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去消極被動等待,那麼不妨尋求專業徵地拆遷律師的幫助,該申請行政複議要申請行政複議,該提起行政訴訟要提起行政訴訟而。在漫長的等待中,雙方可能隨時都都需要有個臺階下來,律師幫你達成協議只在一時之間。

作者丨在明律師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原創內容,未經授權,拒絕轉載!如果覺得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轉發關注。如有拆遷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諮詢,或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