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寶寶說話晚、說不清?背後的「元兇」可能是父母自己!

語言發育不僅僅與寶寶自身發育有關,還與其生長的環境以及家長平時的引導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那麼寶寶是怎麼樣一點點學會說話的?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原因又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寶寶學說話的過程!

語言發育有一個過程,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語言發育,並不是一蹴而就寶寶直接就會說話的。

前語言理解期

(0-8個月)

簡單發音:會發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輔音m/h 等。

連續音節:會發的輔音增加;而且出現重複的連續音節。寶寶發出ma-ma,pa-pa的聲音,這是前言語階段的發音現象。

嫌寶寶說話晚、說不清?背後的“元兇”可能是父母自己!

語言理解期

(9-12個月)

學話萌芽:會發更多的聲音和不同音節的連續發音、變換音調,還能模仿成人和學習新的發音,有時可以對著物品發出正確的讀音。

口語萌芽期

(12-16個月)

開始吐字:一般都是“爸爸”、“媽媽”等。通常女寶寶學說話比男寶寶快一點兒。男寶寶可能1歲半、甚至兩歲才會開始說比較多的詞彙。

主體語法掌握期

(16-36個月)

詞彙疊加:詞彙增加的速度也變得很快,可以理解幾百個詞彙,也可以聽懂一些複雜句子的意思,甚至還能將一些會說的詞彙加以組合。

詞彙短句:寶寶的詞彙可能從200個增加到1200個,是人一生中詞彙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寶寶也能將詞彙組成簡單的句子,開始有了動詞或副詞的使用。

語法學習:大部分的寶寶都可以瞭解長的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並且能正確反應或回答。說話方式開始發展文法規則,句子裡會有副詞或形容詞出現。會聽從兩到三個簡單指令。

嫌寶寶說話晚、說不清?背後的“元兇”可能是父母自己!

專家特別強調: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發育規律和特點,學會說話的時間早晚各有差異。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寶寶與發育早的寶寶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家長就要多加註意了。

導致寶寶說話晚的幾大元兇

寶寶不會說話、說話晚,在排除了聽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或發音器官發育異常等疾病因素外,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家長的錯誤教育方法與生活環境導致的。因此,寶寶不會說話,家長不要一味懷疑寶寶是否有疾病或發育不良,家長也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01

家長少言寡語或語速過快

小孩子學說話必須要有適當的引導,如果家長這方面的意識較差,沒有給寶寶足夠的示範與鼓勵,開口晚是必然的。

另一種情況就是家長說話太快,這對於正在模仿期的小寶寶來說,同樣會帶來理解困難。

02

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

家中有了寶寶,大人肯定會細心照料,甚至寶寶一個眼神家長就知道是餓了、困了、累了,還是想要便便了、想玩玩具了,然後馬上給寶寶弄得妥妥的,這樣對寶寶的語言發展並不利,因為你根本沒給寶寶表達的機會。

03

家長過於焦慮

誰家的說話早了、走路早了、識字早了、上學早了…父母什麼都想要比一比,無形之中不僅給寶寶增加壓力,還會讓寶寶產生心理負擔。尤其是性子急的家長,甚至會訓斥寶寶,而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孩子一頭霧水的跟著急,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

04

家長嘲笑寶寶發音

寶寶剛學說話時發音肯定不會很標準,尤其是家中有人說方言的情況下。其次,想要改變這種現象,家長們要儘量說普通話並放慢語速,寶寶聽清了自然就能說準,也更願意用語言來表達,如果家長經常笑寶寶,一旦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就會越來越不愛張嘴了。

05

過早接觸電子設備

現在的寶寶從一出生就被各種電子設備包圍了,電視機、手機、iPad、電腦...若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設備,寶寶就會失去了與家人之間的應答行為,只能與冷冰冰的屏幕進行交流。

嫌寶寶說話晚、說不清?背後的“元兇”可能是父母自己!

學說話期的寶寶不能玩電子設備,已經會說話的寶寶也要控制看電視或玩遊戲的時間,這樣孩子的語言交流能力才能健康的發展。

在臨床上,偶爾會有2歲左右的寶寶還不說話,這稱為語遲症。但如果孩子會用表情、肢體與人交流,不會排斥社會交往,願意與其他小朋友玩耍,這種單純的語言發育落後,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但如果相比於同齡兒童落後太多,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