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學潛力無限,「雙一流」後,教育部再「放大招」

“雙一流”建設的正式啟動,

很快,教育部做出新一輪部署,在中西部14個沒有部屬高校的省,各選擇一個高校開展“部省合建”工作。這些大學分別是:

這些大學潛力無限,“雙一流”後,教育部再“放大招”

這些學校被列入教育部部屬高校序列,相當於成了“準部屬高校”,有了“金字招牌”

所謂的部省合建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資源傾斜,扶持中西部高校建設雙一流。

1 對口合作

上海交通大學與寧夏大學已經簽署了“雙一流”對口合作建設協議。

其實對口合作可以追溯到早年的對口幫扶

早在2001年,這兩所高校就成為首批對口支援結對高校。對於之後的新合作,當時就指出,希望兩校繼續保持良好的互動合作關係。而如今對口合作的建設在當前建設雙一流的背景下是一種機遇,是對口支援的升級。不僅將提升部省合建高校的綜合實力,還可以幫助上海交大等部屬高校推進“雙一流”建設。

2 特色的學科建設方案

教育部專門組織了7個部省合建高校專項調研組,分赴14個部省合建高校展開調研,瞭解近年來部省合建高校的改革發展情況,考察論證部省合建高校優勢學科及其對接地方主導特色產業方案,為加快高校改革與發展提供對策和建議。

與此同時,新疆大學、寧夏大學、河北大學、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高校都提出了學科群的概念。

對接地方主導特色產業建設的優勢學科(群),也基本均已列入“雙一流”建設方案規劃之中

例如,鄭州大學計劃建設的5個學科群中,工程安全與防災,綠色高效農業學科群均是該校佈局建設的一流學科,至於剩下的新材料產業、文化旅遊產業和醫療健康產業,也基本對應佈局建設的資源材料、中原歷史文化,腫瘤防治與轉化醫學等一流學科。

“部省合建”的中西部高校有意突出了自身服務地方發展的鮮明特點

。一方面,它們的優勢特色學科可以服務、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能讓這些基礎相對薄弱的中西部高校探索差異化發展,和東部發達地區的部屬研究型高校形成錯位競爭的態勢

如此設計也符合高校應與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緊密銜接,加快建設對接區域優勢傳統產業,以及先進製造、生態環保等戰略型新興產業發展的學科的要求。

這些高校或將因服務當地優勢產業的突出表現而在下一輪“雙一流”遴選中搶得先機,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銳力量。

你支持嗎?

更多諮詢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