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r!多項數位化技術助力廣東醫療「雙提升」,國家衛健委點讚!

2018年7月3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廣東省舉辦新聞發佈會,介紹了廣東省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情況。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提出,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醫療質量和專科能力的提升,目前我國醫療技術發展應該說重點體現在以下四個主要方面:

1.外科領域已經進入了微創外科時代。

比如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無管化微創外科手術理念,患者在術中無需氣管插管、無需插導尿管,術後無需放置胸腔引流管,實現了部分早期癌症患者的快速康復。而另外一方面,胸腔鏡、腹腔鏡、消化內鏡、支氣管鏡以及血管介入等微創、無創手術不僅在所有的三級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而且已經下沉並普及到了縣級醫院,現在超過50%的縣醫院也可以開展胸腔鏡手術,有6千多所醫療機構可以開展消化內鏡的診療,基本實現了縣級醫院的全覆蓋。

2.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和3D打印技術已經在骨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領域廣泛應用,使手術更加精準、安全,縮短了手術時間,同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已經在病理的輔助診斷、影像輔助診斷等方面嶄露頭角,成為醫務人員重要的幫手,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遠程會診系統已經廣泛建立,人民群眾可以就近接受大醫院專家的會診,促進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

比如廣東省人民醫院在複雜性、先天病領域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和3D模擬打印技術相結合,構建了3D可視化的輔助診療系統,在近20例複雜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外科手術當中得到了應用,實現了術前規劃與手術種手術方案的一致,併發症零發生。

比如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牽頭研發了微循環成像系統,實現了對休克患者的床旁直視下微循環監測,有效提高了重症休克患者的早期診斷及救治的成功率。該院嚴重的膿毒血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已經達到90%以上,優於國際上報道的30%到70%。

目前循證醫學、多學科協作診療等新的模式廣泛開展,為患者提供了個體化的診療和最佳的診療方案,基因檢測、靶向藥物等精準治療技術已經在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當中廣泛應用。

比如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通過對慢性乙肝患者進行精準個體化治療,使得病毒學應答率提高了20%,耐藥率降低了90%以上。通過對我國慢性腎損傷患者的大樣本分析,明確了葉酸缺乏是農村社區高血壓人群腎功能減退的重要危險因素,針對性地提出了預防策略,使腎損傷進展的風險降低了56%。

再如廣東省人民醫院通過基因檢測不斷優化個體化和精準化的靶向治療方案,使得晚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時間由10個月提高到39個月,提高了近4倍。

4、以器官移植為代表的器官功能替代治療取得了顯著進展和成效。

我國於2015年成功實現了移植器官來源的轉型,使得公民逝世後器官的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來源,也就是說所有移植的器官均來源於公民自願捐獻。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符合國情、社會和社會治理結構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系,並實現了器官移植的量、質雙升。

近年來,廣東省通過建高地、登高峰、強基層、補短板等措施提升全省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建高地”方面,廣東重視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重點專科建設,通過政府層面統籌佈局、強力推動醫療技術創新和質量水平提升。

“登高峰”方面。

廣東在前期高水平醫院建設基礎上,好中選優,分三年投入60億省級財政資金,通過整合資源、改革創新、內涵發展,集中力量重點支持若干家醫院,進一步提升臨床疑難複雜危重疾病診療水平。通過高水平醫院和高水平重點專科能力建設,廣東省共有2家國家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有5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醫療衛生高地工程全面啟動後,培養60名醫學頂尖人才和600名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強基層”、“補短板”方面。廣東省省委省政府啟動加強基層能力建設三年攻堅戰,在統籌112億元實施強基層行動計劃的基礎上,2017年至2019年,各級財政再統籌500億元實施七大類18個項目,提升醫療服務可及性。

廣東省高度重視醫療質量管理工作,主要從五個方面推進。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建立醫療質量管理長效機制。二是開展醫療質量巡查工作,建立醫療質量巡查制度,確保醫務人員知曉、落實好《醫療質量管理辦法》。三是在全國首創設立醫療質量管理總監,惠州在全國首創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立醫療質量總監製度。四是加強質控中心建設,逐步形成分級負責、逐級管理、專家參與、相互協作的醫療質量控制體系。

五是推進信息化、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已在全省範圍內實現住院病案首頁書寫規範的統一,疾病診斷分類編碼的統一,手術操作編碼的統一,標準地址庫的統一,實現住院患者全省範圍內的全流程監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