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害怕越失败,决定你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态

今年冬天,一度特别“丧”,因为接连遭遇两次失败,一次是自己竞职失败,一次是孩子考试失败。

我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从消极沮丧的状态走出来,直面问题,寻找症结所在,并最终解决问题,全靠一本书《终身成长》。

感谢我自己有阅读的习惯,每当遇见烦恼困扰时,我总会从书中去寻找慰藉或良方。感谢《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切都是因为我用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去看待自己、看待孩子,我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失败,所以一旦面对失败就觉得人生崩溃。感谢这本书,让我树立了正确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将失败看作是成长的阶梯,重拾自信。

越害怕越失败,决定你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态

《终身成长》英文原名《MINDSET》,意即“心态”或“思维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总结数十年研究成果的经典作品。据称是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美国亚马逊在榜10年的心理畅销书,累计印量180万册。比尔·盖茨曾亲自撰文推荐。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17年9月,卡罗尔·德韦克以对“成长型思维”的突破性研究,荣获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获得3000万港币的巨额奖金。获奖理由中这样介绍她:德韦克(Dweck)教授率先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这一崭新的概念,相信智力(intelligence)可以靠后天努力而改变,鼓励孩子积极评估及发展自己的潜能。而《终身成长》一书正是集中阐述了她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观点。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在书中,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在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不同心态,并通过科学、艺术、体育竞技、商业领导、人际沟通、教育孩子等领域中的正反例子,详细地分析了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表现与带来的不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成长型思维模式使人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且体贴地提供了怎样改变固定型思维或者说怎样培养成长型思维的方法步骤。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不是抽象光讲理论,而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统计和心理访谈案例之上,实实在在进行例证与具体描述,可以让你明明白白地对号入座,认识自己问题在哪。它并不是喊口号的鸡汤文,它不但告诉你哪条路是对的,还贴心地告诉你怎么样才能走到这条路上去。正如比尔盖茨所推荐:“我爱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是,它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彻底改变。”

首先作者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固定型与成长型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表现。比如:

1.对智力的看法——

固定型:智力与天赋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

成长型: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提高的。

2.对努力的看法——

固定型:不聪明或有缺陷和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

成长型:天才也需要努力,努力才能激发潜力

3.对成功的看法——

固定型:成功是智力的证明,成功就是要高人一等

成长型:成功是学习的结果,成功就是做更好的自己

4.对失败的看法——

固定型:失败是终生耻辱

成长型:失败是一次成长机会

5.对困难挑战的看法——

固定型:逃避挑战,轻易放弃

成长型:直面挑战,坚持不懈

6.对偏见的看法——

固定型:深受影响,自卑,低人一等

成长型:不受影响,反击,迎头赶上

7.对考试的看法——

固定型:证明智力水平,一考定终生

成长型:一次考试而已,检测一时能力

这些对两种模式的详细对比描述让人一看,恍然大悟:哇,条条中招,我果然就是这样想的,原来这都是“固定型思维”。

在作者看来,上面这些思维特征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正因为你认为智力是天生不可改变的,成功是由天赋和出身决定的,所以你就会不想努力。你害怕失败,将失败看作耻辱,为了维护虚假的自尊,所以你才会宁愿永远呆在舒适区,不敢尝试新挑战,而一旦不得不面对新挑战,就会焦虑紧张。

作者一针见血指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为什么会导致失败的原因:固定型思维模式会限制人的成就。它让人们的头脑中充满了干扰信息,让人们不屑于努力,毁掉学习策略,也会让其他人变成审判者而非我们的同伴。

作者指出,评价孩子的智力和天赋,会让孩子更执着于展现自己的智力和天赋。这无异于告诉孩子:如果成功意味着聪明,那么失败则意味着愚蠢。那么,此后一旦遇到困难或新挑战,他们害怕失败,害怕被冠以愚蠢的评判,便会选择逃避。

原来如此!

很惭愧,我之前也一直都认为智力是天生的,女儿从小就被人夸聪明,每次她考得好时,我也会夸她”真聪明,真棒“。所以当她成绩下滑时,我简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最可怕的是,孩子自己也无形中接受了这种自己”天生聪明“的观念,所以她不喜欢背书不喜欢写字不喜欢练计算题,总之不屑于努力,结果她总是在笔划标点计算等基础性问题上出错。原来这都是因为我老是夸奖她的天赋而不是她的努力,所种下的恶果。

因为习惯了“聪明”这个荣誉,所以孩子也越来越害怕学习新东西,害怕新挑战,害怕一旦失败人们就会改变对她的评判。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每当有别的小朋友擅长而她不擅长的娱乐或学习项目时,她总会找借口回避,说自己不喜欢,或故意表现得不屑一顾,执意不参与,甚至对学习慢慢失去了热情,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患上了“不愿努力“综合症”。

而我自己的失败又何尝不是深受固定型思维所害呢?由于社会偏见对女性带来的刻板印象,我内心其实一直认同女性在职场管理及理性思维方面比男性差,再加上我又过于在意他人的评判,所以多年来都不敢向管理层迈进。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也是为了证明自己。但是由于相信天赋不足的自卑心理根深蒂固,所以在竞职演说时稍一出错就惊慌失措,自我否定,结果错上加错,一败涂地。

越害怕越失败,决定你的不是能力而是心态

来自书籍《终身成长》

失败不可怕,害怕失败才可怕。正如作者所说,思维模式是一种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成长型思维模式呢?作者给出了克服固定型思维建立成长型思维的具体步骤:接受-认识-命名-教育-设定目标。

1.接受

第一步是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接受也即意味着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改变,这是成长的第一步。

一个假装沉睡的人是怎样叫不醒的,所以有心改变才有成长机会。

2.观察

第二步是去了解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原因和时机。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

当然观察的基础是辨别。作者在书中不但给出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比之下不同表现特征,而且还大篇幅地从科学、艺术、体育竞技、商业领导、人际沟通、教育孩子等领域中的正反例子,进行了具体说明。所以看完书之后,基本上就能准确辨认出哪些是固定型思维,一捉就中。

以我的体验,一般来说,每当你感到紧张、焦虑、抗拒、自我怀疑或灰心等负面情绪时,就是固定型思维暗中作祟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你就要静下心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当你了解了这个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明确了激发他出现的诱因,你的沮丧或焦虑就会消失一半,这一点我深有感受。

3.命名

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像对待一个人似的,逐渐将它与自己分离。

命名看起来好像很幼稚,但实际很有用。因为将这个人格从自身分离出去后,你对他的纠正或战斗就不会那么令你痛苦,毕竟不能对自己下狠手,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将它独立出去,你将会变客观勇敢。

我把自己害怕自卑固定型思维模式命名为“小样”,就是他老爱在我面对新事物时碎碎念:“你不行的,你忘了吗?从小你就不擅长这个……”。我还告诉女儿那个总是粗心偷懒的小孩叫“小强”,我们一起帮助他。

4.教育

现在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出现的时机和造成的影响,而且它还有了自己的名字。那么,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教育它,并邀请它一起加入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这种教育当然不一味的责备,而是态度鲜明的立场展示与指导帮助。

5.设立目标

制服了你的固定型思维后,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还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

因为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固定型思维很容易被触发,所以用成长型思维解决了眼前的一个问题,还不够,还需要设立成长型目标,来不断建设巩固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正如俗语所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目标短期是“今天我要学会什么”,长期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生而有涯而学也无涯。

心态决定成败,害怕失败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只有建立勇于面对挑战,致力于不断自我提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才能成就精彩人生。这是我读此书的最大感悟,也是个人的一次重大成长。如果你也正经历挫败而“丧丧”不可终日,那么不妨也来读读此书,相信你也会从中找到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