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工作「網絡依賴症」

謹防工作“網絡依賴症”

有消息: “18名幹部年終總結不過關被追責,存在照抄照搬、抄襲拼湊或相互抄襲的現象,有人只改數字,有人相互照抄。”對此,不得不引發深思。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網絡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尚。近年來,伴隨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給單位和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我們也要警惕工作“網絡依賴症”現象的滋生。

工作中,一些同志形成了依賴計算機網絡開展工作的習慣,以致於離開網絡,就會出現寫稿找不到資料“腦發懵”、授課找不到事例“舌發硬”、總結找不到素材“腹中空”、方案找不到範文“手發軟”等症狀。

分析原因:一是思想認識偏差。對網絡信息高速快捷、搜索引擎便利、跟蹤監控遠程和參考借鑑、學習交流、開闊眼界等作用認識不足,把網絡的輔助功能作為工作的唯一手段,親近了鍵盤,疏遠了筆桿,網束了人的思考,網住了人的手腳。網絡不通,腦子空空,網絡一通,成竹在胸。

二是工作態度問題。缺乏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對待工作投機取巧,偷工減料,敷衍塞責。鍵盤一敲,摘摘抄抄,鼠標一點,簡簡單單。三是能力素質障礙。先天不壯,後天不補,想幹不會幹,敬業不精業,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以電腦代替人腦,出現拿來、借用、克隆、複製等現象。

論其危害:一是淡忘學習。一網打盡能知天下事,一網在手能覽萬卷書。對網絡中的現成品、半成品,略加修飾,稍稍潤色,不加思索,就能為我所用,極易產生厭學、懶學、不學的思想,忽視學習的重要性,工作缺乏思路、創意和個性。二是忽視調研。由於網絡的存在,足不出戶,身不離案,網絡稿件、課件、文本、總結、講評等材料,無所不有,應有盡有。容易忽略深入的調查研究,閉門造車,生搬硬套,張冠李戴,其內容缺乏思想性、鮮活性、針對性和時效性。三是弱化能力。刀不磨生鏽,腦不用失靈。長期依靠網絡,藉助外力,教條機械,東湊西拼,自欺欺人,矇混過關,勢必會頭腦簡單,耳目失聰,學無長勁,幹無實績。

應對之策:一要搞好引導,啟發自覺。教育引導大家充分認清網絡的意義作用所在,自覺把網絡作為開闊視野、學習交流、參考借鑑的平臺,借鑑不借用,不搞拿來主義,自覺做到好學善思,說自己的話,幹自己的活,寫自己的東西,實現電腦與人腦最佳結合。二要搞好監督,經常打假。領導幹部對部屬要多幫助、常瞭解、勤考察,對其工作作風和文筆修養,心中有數。對一些“感覺面熟、似曾相識”的材料要善於鑑別,敢於質疑,勇於批評,防止和克服“克隆”、“移植”、“盜版”現象的發生。三要搞好檢測,擠兌水分。要結合任職培訓、崗位練兵、比武競賽、年度考核等時機,進行必要的口試、筆試、面試的考核,檢測真實水準,檢驗真才實學,激勵真學實幹。

謹防工作“網絡依賴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