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讀懂人工智慧與就業,抓住未來的飯碗

8月22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京召開“投資人力資本,擁抱人工智能:中國未來就業的挑戰與應對”報告發布暨課題研討會。人工智能的發展直接帶來對專業數字技術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催生出很多就業的新模式、新業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催生了一批新生產業,創造了大量新就業機會,改善了就業條件,拓展了就業空間。教育部原副部長魯昕表示,人工智能發展與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不是悖論,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替代了人類重複性勞動,同時還細化生產過程分工,創造大量新興就業,教育應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適應未來,培養多層次的數字化技術人才,以補數字化人才短板。

阿里研究院作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課題合作方,承擔了《人工智能在電子商務行業的應用和對就業影響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撰寫。《報告》研究發現,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顯著提高了電商從業人員的收入。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的正向促進超過了負向衝擊,在少數技術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絕大部分被替代人員都獲得了轉崗或調崗的機會。

近95%的崗位從智能化工具獲益

第一,在商家業務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對約180萬個崗位(包括客服崗位、店面設計、數據分析崗位3類崗位)產生影響,其中有170萬崗位從智能工具使用獲得工作效益提升,有9.6萬的崗位存在替代可能。

“提高工作效率”是使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

第二,超八成商家已經採用平臺提供的人工智能工具。使用前三的智能工具是智能客服、智能化店面設計和生意參謀,其他智能化工具的普及程度相對較低,仍有發展潛力。超過80%的受訪商家認為,“提高工作效率”是採用智能化工具的主要原因,而只有一半的商家認為“降低人工成本”是使用智能化技術的原因。

智能工具使用使得商家銷售額顯著提升

第三,使用了智能工具的電商,其銷售額總量、銷售額同比增長率以及人均銷售額均顯著大於未使用智能工具的電商。使用了智能數據分析工具的商家,年銷售額增長了75.8%;使用了智能店面設計工具的商家,年銷售額增長了31.4%;使用了智能客服工具的商家,年銷售額增長了10.8%。智能數據分析工具和智能店面設計工具的使用也使得相應部門的人均銷售額分別提升了51.3%和11.2%。

人工智能技術就業正向促進遠超負向衝擊

第四,人工智能技術對就業的正向促進超過了負向衝擊。目前,未發現三大智能工具對就業崗位的顯著替代作用。在少數技術替代人工的商家中,絕大部分被替代人員都獲得了轉崗或調崗的機會,因智能工具使用直接帶來人員消減的情況很少。

人工智能技術使用顯著提高電商從業人員收入

第五,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顯著提高了電商從業人員的收入。其中,數據分析人員的月收入提高了9.7%,設計人員的月收入提高了7.7%,客服人員月收入提高了5.6%。技術水平較高的崗位收入增幅更大。

近年來,商家業務量的快速增長,客觀上要求商家向技術進步(人工智能等)要紅利。智能工具的使用可能會替代少量就業人員,但其通過大幅提升電商業績,創造了更多新興崗位就業,同時提高了崗位人員收入。總體來看,電商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在商家的使用,對商家和個人的績效是正面、積極的。

人工智能發展與未來新興職業、就業新物種

人工智能增加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催生出新的就業模式和業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直接帶來了對專業數字技術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人才缺口將超過900萬人。其次,人工智能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新興創新市場活力,催生出很多就業的新模式、新業態。這些新業態短期內創造了許多新的崗位並帶來大量的就業,例如快遞配送、外賣配送、電商客服、專車司機、網絡主播、數據標註員等等。

人工智能對我們而言,未知遠大於已知。相信,在未來有更多創意、奇特的崗位會衍生出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報告讀圖】

一图读懂人工智能与就业,抓住未来的饭碗
一图读懂人工智能与就业,抓住未来的饭碗
一图读懂人工智能与就业,抓住未来的饭碗

DT時代 共創新知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在這裡讀懂未來

阿里研究院微信公眾號:aliresearch

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