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步入仕途後,卻成了「宦夢難醒」的「官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想必這首詩是很多人幼年時的回憶,它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在如今很多餐館的牆壁上也能看到它。中國有一個說法“文如其人”,那麼歷史上的李紳真的就是一位體恤百姓疾苦和辛勞的人嗎?

曾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步入仕途後,卻成了“宦夢難醒”的“官迷”

事實上,李紳的家世是非常顯赫的,曾祖父曾是唐朝的宰相,正所謂“富不過三代”李家在李紳父親這一輩時就已經沒落了,當時的李父只是個小小的縣令,還很早就去世了。李紳是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的,二十七歲那年高中進士,才進入翰林院。但是李紳卻並不滿足,於是離開了長安,後得到浙西觀察使李琦的賞識,由此捲入了一場“朋黨之爭”。

曾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步入仕途後,卻成了“宦夢難醒”的“官迷”

唐朝後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考科舉出身的寒窗學子,與以李德裕為首的官僚集團產生了劇烈的權力爭奪的宗派鬥爭。而李紳跟李德裕的關係較好,之後兩人榮辱與共將近四十餘年,在李德裕的扶持下,李紳也曾風光居相位,甚至一度痴迷於做官。

曾是著名的憫農詩人,步入仕途後,卻成了“宦夢難醒”的“官迷”

數十年的宦海沉浮,李紳嚐盡人間滋味,也經歷了官場的起起落落。晚唐民生凋敝,社會破敗不堪,或許是出於明哲保身的需要,李紳為官十分酷暴,不僅地痞流氓害怕他,就連普通百姓也時常擔心受怕。“吳湘案”中李紳一意孤行將罪不至死吳湘推上了斷頭臺,雖然這個案子之後得到了平反,但是李紳也已經去世了,這件事成了他一生的汙點。

之後李德裕失勢罷相,已故的李紳也不能倖免,他被追奪三任官,子孫不得入仕。明朝的胡震亨稱李紳為“宦夢難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