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媒數位化,新潮新物種

梯媒數字化,新潮新物種

8月22日,新潮傳媒2018媒體價值暨新品發佈會在上海召開。一部梯媒價值白皮書的發佈,引出了新潮傳媒跨越式的“梯媒數字化”技術產品——蜜蜂智能投放系統(BITS)的面世。

就在2017年5月,新潮傳媒開啟了中國社區媒體數字化元年,第一個提出“梯媒數字化”的理念。今天革命性的蜜蜂系統的技術落地,標誌著新潮傳媒這個在梯媒行業內的“新物種”取得了數字化的先發優勢。

梯媒數字化,新潮新物種

梯媒數字化

我們先舉兩個“格式化”的例子:純粹的定量決斷是對人類文明的大規模的格式化;而教育,則是對個人成長過程的一次格式化。

科學定理,以純粹定量決斷為計算前提,貨幣金融以純粹定量決斷為記賬憑據和衍生基礎。

教育領域有一個著名實驗。一群學前兒童的繪畫,色彩豐富、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情調。經過兩年的教育,同一群孩子在繪畫中大多數會自發選擇黑灰色,畫面開始結構化,缺乏頑皮情趣。很多人把實驗誤讀為教育對天性的壓制,但從黑格爾視角的理論解釋,這個改變實際上是“決定性的精神進步”。是一個格式化的過程,是從生命直接性邁向概念性組織結構的一個必然過程。對於這群孩子來說,所有科學的、工程的、文化的後期教育,自此有了根基。

梯媒數字化形象的來說,可以理解成是對包括梯媒在內傳統線下媒體的一次“格式化”。

我們知道,線上的媒體天生數字化,所以需要數字化的媒體,在線下。

新潮在2016年第一個推出梯媒線下智能選點系統“播了麼”,2017年5月第一個提出了“線下媒體流量”的概念,2018年1月第一個佈局線上線下聯動投放,日前又推出了徹底數字化的智能的投放系統——蜜蜂(BITS)。主持研發的新潮副總裁孫立群說,“線下媒體本身一定要有自己的變革,只有你做到程序化、數字化的交易,才會發展到第三個階段,也就是流量化,指的是千人千面,給每個人看不同的廣告”。

千人千面!在於“千人千面”背後算法的優勢上,這是今日頭條在網絡媒體領域如日中天的深刻原因。千人千面的新潮的梯媒由此被稱為“電梯版的抖音”。

梯媒數字化,新潮新物種

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這就是媒體數字化的核心內容,也是對傳統媒體的格式化過程。通過這個過程,網媒“新物種”今日頭條,對網絡媒體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格式化。今天,梯媒“新物種”新潮傳媒,也通過這個過程,對梯媒進行了全新的格式化,是從FAT格式向NTFS格式的升級。

蜜蜂系統採用的是跟優酷、愛奇藝、朋友圈一樣程序化、數字化採買方式。客戶投放的線下媒體會跟線上採買過程無縫連接,既能跟已有的在線廣告平臺進行系統對接,為廣告主提供靈活的想象空間,也為廣告從靜態到互動創造了機會,數字化之後的梯媒既有定價購買,也有競價購買,既有全時購買,又有分時購買,預算分配和換刊調刊都非常靈活,最大程度的方便了客戶的選擇。底層大數據的支持加上程序化,把梯屏作為生活圈物流網的初始節點全部聯起網來,做到千屏千面。蜜蜂系統把線上線下一體化、個性化的投放,廣告主的流量監測、用戶群畫像和電商管理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把線上的數字化邏輯,充分有機地落實到了新潮傳媒的線下媒體資源裡面。

據媒體報道稱,“中國未來城市人口將達到9億,其中有5億中產家庭”,“社區電梯媒體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至少是寫字樓媒體的2-3倍”。從家庭消費市場起家的新潮傳媒,旗下電梯媒體“已經覆蓋了98個城市,近63萬部電梯”,在電梯的社區覆蓋率已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所以,“誰搶佔到這六七億人群,誰就抓住了社區消費的大金礦”。

分眾的慣性“誤區”

這個誤區,我不僅僅是指終端佈局的選擇。終端上,新潮傳媒選擇社區,分眾更多地選擇寫字樓,存在著對未來發展戰略選擇的細節策略差異。企業的戰略定位、企業對市場的價值敏感雖然都很重要,但它們都取代不了企業價值觀的核心角色。

梯媒數字化,新潮新物種

7月20日,分眾引入阿里成為僅次於江南春的二股東。通過此舉,分眾綁定了阿里系的龐大客戶群。但與此同時,分眾也陷入了保持公正性還是甘於大客戶擠出的兩難境地。根據江南春的宣講,其關於“品效合一——手機天貓的二次觸達”和“反向優化——基於阿里新零售數據”這兩點所謂的優化策略,分眾可以“瞭解到用戶的Mac地址,與該品牌廣告的用戶進行精準匹配,進行引流”,那麼分眾無疑成為了阿里的一個新入口。這一策略,幾乎立即引發了電商廣告客戶的恐慌,擔心被競爭對手獲取信息。所以分眾抓取信息,替阿里打通後臺,說輕一點也許僅僅是個客戶的選擇問題,說重一點則是價值觀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分眾也不止一次因為利己的犯錯受到各方面的鞭撻。

在今年初的CDR大討論中,評論界把“互聯網+”稱為獨角獸的集中誕生地。新潮傳媒經過數字化道路的積極探索,迅速蛻變為“互聯網+”的生力軍,成為了從傳統媒體行業脫胎轉型的獨角獸。2018年4月,成都高新區產業引導基金宣佈投資新潮傳媒20億元,助力新潮傳媒完成全國佈局,新潮傳媒市場估值繼續攀升,由此可見,這個媒體“新物種”的未來前景,非常值得關注和期待!

環球時報 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 金融和科技專欄作者

2011中國十大互聯網分析師

2013百強自媒體

2017十大影響力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