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学士曹振镛点出宦海浮沉的要诀,关键在“模棱”!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一系列动作,将他推上了神坛。他的儿子雍正登基后,曾对臣子坦言:我的老父亲太牛了,我策马奔腾也赶不上啊!但有一件事,我略胜一筹,那就是

“洞悉下情”

清朝大学士曹振镛点出宦海浮沉的要诀,关键在“模棱”!

雍正画像

雍正认为,州县是地方事务的发端,但地方事务又纷繁复杂,新任职的官员大都没有经过历练,所以导致“情伪百出”。雍正决定给官员们一本学习指南,教他们如何做官。

于是,在雍正二年的时候,他命令大学士朱轼等人负责编撰工作,但工作还没完全铺展开,朱轼就患了重病,于是此项工作就暂时搁浅了。几年后,雍正旧事重提,这一次他决定选派精力旺盛的官员。此外,他认为当时的文人们喜欢掉书袋,于是选了李卫田文镜这两个“非科班”人员,理由很充分:既然是指导官员做事的手册,当然要有经验的人去做。

清朝大学士曹振镛点出宦海浮沉的要诀,关键在“模棱”!

李卫(右)

田文镜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经历,为官老练,对官场的陋习、科派、隐瞒等弊端非常了解;李卫是雍正亲自提拔的浙江巡抚,同样有丰富的基层经历。雍正最终对此二人的劳动成果是这么评价的:条理详明,言辞恳切,民情吏习,罔不兼该,大纲细目,莫不备举,诚新进之津梁,庶官之楷模也。他亲自为这本书提名,叫《钦颁州县事宜》。

清朝大学士曹振镛点出宦海浮沉的要诀,关键在“模棱”!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这本书以后就是大清朝为官者的“圣经”了。虽然明面上是这样,但下属的官员们早就钻研出了各种“道”,其中一套秘籍《一剪梅》被众多人推崇: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隆。 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 便谥文恭。

清朝大学士曹振镛在一次给人的回信中说自己的“道”是:态度圆和,遇事不可承担,凡是莫要太较真,不可有立功之心,不可自以为忠,总结起来就是“模棱”二字!

与雍正煞费苦心编纂官员手册相对应的竟然是另外一套心法秘籍,不知道雍正会不会被气死啊!

清朝大学士曹振镛点出宦海浮沉的要诀,关键在“模棱”!

对这种现象,各位看官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