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宋代以降,伴隨著整個社會從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轉變,宗教世俗化、大眾化的進程不可逆轉,各種宗教信仰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受時代潮流的深刻影響,世俗形態和儒家倫理逐步滲透到寺觀壁畫的創作之中,形成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如果說此前寺院壁畫以超然物外的神聖空靈之美取勝,宋代寺院壁畫則以關注現實的世俗之美取勝,展現出濃郁的俗世風情和關懷世人的姿態。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便是例證。

開化寺,原名清涼寺。位於山西省高平市東北四十五里舍利山南麓。創建於晚唐昭宗時期(889—904年)。這裡地形優美,開向面南,西、北、東三面環山,形似圈椅,寺廟端坐其中,猶似一顆璀燦的明珠。山岩清秀,松林蒼翠,格外幽靜深遠,故有“蒙山崦裡藏神宮,朝光暮翠嵐光濃。枯松老柏競醜怪,危巒峻嶺相彌縫。”的詩句。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至紹聖三年(1096年)間,所建大雄寶殿、大悲閣等,氣勢恢宏,古色古香,雄偉壯觀。寶殿內壁東、北、西三面,保存有宋代壁畫,壁畫之精美,色彩之豔麗,內涵之豐富,技藝之精湛,在全國古建築中實屬孤例。該壁畫早於永樂宮壁畫,堪稱國之瑰寶。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打開了大殿大門。透過昏暗的光線,可見東西兩牆及北簷牆東西兩次間內壁均繪有重彩佛教壁畫,畫工之精緻,顏色之和諧,構圖比例之勻稱,中國繪畫美術上的特別稟賦在此有驚人的展現,一下子攝住了我的心神。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局部)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之脅侍菩薩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之護法金剛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之諸菩薩眾

“凡人遊乎寺也,望殿宇巍峨,爛以丹青,則莫不仰視於外,正神於內”(見寺內宋大觀四年《澤州舍利山開化寺修功德碑記》)。立於牆下,體會著眼前這幅畫作帶給我的那份深切的感動,竟與古人有些相通之處。

殿內壁畫以說法圖為中心,四周輔以經變故事。東壁繪製四幅華嚴經變說法圖,依次為“七處九會”(釋迦牟尼佛在七處地方共九次說法)中的兜率天宮會、普光法堂會、重會普光法堂會、三重會普光法堂會。西壁北壁首尾銜接,為報恩經變相。北壁東側所繪為觀音、觀世音菩薩法會等,西側為說法圖、鹿女因緣和提婆達多因緣。畫面整體佈局謹嚴、人物眾多、設色淡雅,連續貫通,如一幅依壁徐徐展開的卷軸畫。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兜率天宮會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普光法堂會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重會普光法堂會

東璧四組圖像皆採用對稱式佈局,釋迦牟尼佛居中結跏趺坐於蓮臺之上,弟子、脅侍菩薩、諸菩薩、護法金剛環伺左右,上面兩隅飛天凌空舞動,菩薩及侍女乘雲飛翔,下有僧眾虔誠聽經,畫面層疊鋪陳卻充滿秩序感,透露出佛國世界特有的安寧與祥和。綠色、靛藍色的主色調,瀝粉貼金工藝呈現的金色光芒歷經千年變成了古雅沉穩的色彩,進一步強化了畫面沉靜的氛圍。

相比於唐代佛像“熱烈放姿”、博大恢弘的風格,宋代佛像從外物走向內心,注重個性化的情感意緒,表現出細膩秀婉的特質和纖細柔和的審美意識。

仔細觀察牆上的壁畫會發現,佛、菩薩因更具人類的外形而易於讓人感覺親近,面部的神情如此靜謐安然,下視的細長眼睛略微張開,增加了冥想的效果,好似處於聽聞佛法後的思維狀態,又彷彿對芸芸眾生的苦難煩惱表現出憂慮之情。如果說唐代的菩薩如自我陶醉、釋放天性的舞者,著力表現生命的充實,宋代的菩薩則是內斂深沉、陷入冥思的智者,充滿了內省之美。我認為,宋代壁畫所畫的,其實是一個內心世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供養菩薩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脅侍菩薩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脅侍菩薩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脅侍菩薩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護法金剛

西壁北壁根據《大方便佛報恩經》所繪變相,主要包括太子本生、忍辱太子、華色比丘尼、轉輪王捨身供佛、善事太子本生、光明王本生經變。不同於東壁構圖,西北壁採用了敘事式佈局,以生子、娶親、逃亡、割肉救母、流落異邦等為主要情節,以忍辱、施捨、行善為主題,描述了釋迦牟尼佛為法獻身、播種福田的種種善行。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須闍提太子本生經變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華色比丘尼經變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華色比丘尼經變(局部)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華色比丘尼經變(刑場)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轉輪王捨身供佛經變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善事太子本生

從本質上講,佛教是一種以智慧而非倫理為導向的道,主張出家的佛教徒不再受世俗禮教之約束,被儒家認為是大逆不道,將動搖中國社會的根基。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滅佛運動,其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認為佛教有悖世道倫理特別是孝道。為適應儒家社會的需要,佛教不斷吸收儒家思想菁華,將弘揚佛法與倡導孝悌、報恩的倫理道德揉為一體,創造出一種廣博而包容的教義體系。開化寺報恩經變相,反映了佛教不斷完善自身教義、向普羅大眾推廣佛法的這種努力。

移步北壁繼續觀賞。觀世音法會所營造的伎樂歌舞場面之浩大華麗,令人歎為觀止。外貌秀麗的樂伎交腳而坐、排列成行,笛子、琵琶、箜篌、笙等各種樂器一應俱全,彈奏自如;婀娜的舞伎位於樂隊中央,翩翩起舞,喜樂的氛圍洋溢在畫面的每一個角落,表現出了妙音眾出、自由自在的佛國世界的美好。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樂舞伎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樂舞伎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樂舞伎

不難發現,開化寺壁畫中的樂舞伎已失去了唐代壁畫中的那種空靈輕盈和灑脫隨性,不再追求舞姿的奔放曼妙和“飛去逐驚鴻”的動感,彷彿被納入一種平和規範的秩序之中,增添了“柔婉嫵媚、含蓄情深”的氣質, 浸入了宋代歌舞嬌柔、婉轉、纏綿、典雅的格調。

在壁畫中,還有不少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生動畫面和建築場景。畫面上的殿堂亭臺樓閣,完全符合宋代木構架的類型模式,應是北宋宮廷內苑和寺廟建築的縮影。刻畫的帝王將相、后妃宮嬪、高官富商、僧侶道徒、耕織漁牧、盜賊惡霸等,人物髮式、冠帶、衣著皆符合宋代流行款式,無疑是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動素描。壁畫所表現出的下層平民的生產生活場面,向我們展示出一幅珍貴的宋代世俗風情畫卷。

根據殿內北壁土牆及石刻上的兩處畫工題記,“丙子六月十五日粉此西壁畫匠郭發記”,“丙子十月十五日下手搞(稿)谷立至十一月初六描完待來春上彩畫郭發記並照壁”,可知開化寺壁畫為民間畫匠郭發所繪,歷時達五年之久(1092年—1096年)。單從時間上也可以推斷,在繪製過程中耗費了多少難以想象的心力啊。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

高平開化寺:北宋壁畫中的人文世界,壁畫之絕美獨一無二!

釋迦牟尼說法之脅侍菩薩

釋迦牟尼說法之脅侍菩薩

郭發,何許人也?其名不見於任何史冊和畫記的記載之中。然而,正是這個籍籍無名的畫匠,讓我們得以穿越漫長的歲月長河,感受到遠古時期那種與現代人並不相通的虔敬心。五年裡,郭髮帶領他的製作班子於一筆一畫中完成了一幅鉅製。我們無法知曉郭發是否是一位虔敬的佛教徒,但他一定把繪製壁畫當作了對佛事的奉獻和積累功德的善行,為之傾注了非同尋常的熱情和心血。這大概就是世間佛法的真正奧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