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触动近万亿佛教产业链:守住信仰净土有多难

学诚法师触动近万亿佛教产业链:守住信仰净土有多难

学诚法师:围绕佛教道教商业化的成因、表现以及治理的思路做《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思路》发言。

中国佛教协会在《通知》中要求各地佛教团体、佛教院校、佛教活动场所和佛教教职人员应正确认识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的本质、突出表现、严重危害。

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活动场所,以“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方式对佛教活动场所进行商业运作并获取经济利益,甚至将佛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或以佛教名山名义上市

佛教原有的教风问题,在商业化影响下,有的地方呈现发展蔓延的趋势,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商业化问题的成因,从佛教外部来说,“文革”结束后,大量佛教寺院归文物、旅游、园林等部门所有或由其管理、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宗教信仰需求的增长,佛教的精神、文化价值就转化成了经济价值。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发展旅游,支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领域,不断对佛教进行商业运作,牟取经济利益。非宗教活动场所的寺院也纷纷借教敛财,以教牟利。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佛教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浪潮的不断推进,佛教商业化已成为佛教发展的严重诟病。居高不下的门票,财源滚滚的宗教产业,大发其财的景区开发商,借佛敛财已经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打着宗教旗号敛财,已经脱离了正常宗教信仰的范畴。”

时至今日,佛教商业化问题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北京某收费景区寺院因摆放47个功德箱敛财,被佛教网友怒斥,多次曝光后居然把功德箱改为功德筐继续敛财,其吃相真不好看。甚至有些地方为了打造旅游目的地,出巨资搭台,建设所谓佛教文化收费景区。东部某省一收费佛教文化景区,景区内同样大模大样摆放功德箱,该景区高悬的“不仁”二字,活生生地表明其高调的借佛敛财已完全不在乎吃相了。

中国佛教协会的《通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佛教商业化这个毒瘤,并非无药可治,保留佛教最后一片净土,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佛教界团结起来,只要有信仰的佛子行动起来,自觉抵制一切借佛敛财的行为和场所,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治理佛教领域商业化问题,为子孙后代守住佛教这方净土,指日可待。

天辛大师:阳光公正处理学诚案件方能服众

涉及2亿佛教徒的重大人物事件,不能草率推测误入舆论陷阱,公检法才是判案标准,亲自出证总能阳光熄哉,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无神论国家仍需依法裁决律辩程序。学诚发案前,本大师熟知学诚命理缺陷,丁酉末曾劝会长避劫自警,以免戊戌涉事,不果。学诚得罪利益集团是事实,案发前佛教数宗罪公开没几天,这是个近万亿的宗教改革案。如若犯案,之后必是判教浪潮:如若翻案,之后也是加大推进佛教反腐败,XXXX转型期,社会金字塔塑成总需阶梯事件,利益集团博弈常见街头,历史纵横,要做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