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當下,就是旅行的意義

離開當下,就是旅行的意義

國慶臨近,朋友們都在計劃怎麼出去浪,好像待在家裡都是辜負。

累積大半年的假期,跟荷包一樣,等待揮霍的機會。

想去的地方很多,想做的事情很多,苦於時間不夠、金錢不足。

有時候覺得,其實我們只是想逃離當下的生活,擺脫眼前的煩擾。

不管流浪至何地,都彷彿理想之國。

◢ 01

某年冬天,堂妹說上海太過陰冷,工作諸多煩心,想出去走走。

週末我們跑去常州二日遊,找了當地的一位學長當導遊。

學長帶著家屬團接待我們,約了晚餐後泡溫泉,我們說下午想去逛中華恐龍園。

學長一聽,滿臉嫌棄:要去你們自己去,我們在附近找個咖啡館打牌!

同樣的情況,Mary的老媽打著探班的名號,帶著她的廣場舞姐妹團來上海。

Mary不得不陪玩一天東方明珠、城隍廟、浦江遊輪,到處人山人海,排隊排到腿軟。

她在朋友圈屏蔽了母上大人,報流水賬吐槽一天打卡上海地標的心路歷程。

我們這幫損友如同常州那位學長一樣嫌棄的補刀:東方明珠有啥好看的啦?城隍廟的東西又不好吃……

去重慶必打卡的洪崖洞夜景,我們大呼小叫:真像宮崎駿動畫片啊。

本地的朋友嗤之以鼻:就是專門哄你們這些外地人,我們才不在這裡吃飯呢。

所有遊客讚歎的美景,都是當地人熟視無睹的地方;所有遊客驚豔味蕾的美食,都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三餐。

異國他鄉的美好是打上濾鏡的,因為未曾遇見,才會一見鍾情。

在另一個城市逗留,沒有必須擠上的地鐵,加不完的班,嗷嗷待哺的孩子。

可以睡到自然醒,品嚐熱門美食,拗造型拍照,看不一樣的風景,曬不一樣的自己。

擺脫了工作的繁瑣,不必為了生活操心,你的世界豁然開朗。

可是,一切都是假象,生活永遠在別處,汝之羨慕,彼之常態。

◢ 02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我有時候會在腦海中閃回旅行的場景。

很奇怪,令人銘記的片段都不是標誌景點,而是一些當地生活的細碎點滴。

關於長白山的記憶,不是雲開霧散的天池風景,也不是茂盛原始的地下森林。

而是青旅的小餐廳,一份簡單的早餐,後院盛開成片的鳶尾花,七月如微醺春日。

吳哥窟的景點留在相片裡,不同的宮殿叫不出名字,高棉的微笑已經模糊。

可是我記得夕陽落在你頭髮上的暖棕色,記得你坐在城牆邊,晃著腿讓我拍照。

日本沒什麼特別景點,只記得某個微涼清晨,膠片色調的海島村莊,零星路人。

我們穿過乾淨的街道,去對面的便利店買早餐,你拿了一杯咖啡,轉身朝我微笑。

琉球村的上午,陽光正好,你被當地人拉下場跳舞,我在旁邊吃著抹茶冰淇淋,你的淡藍色裙子像天空一樣。

懷念那些異國他鄉的美好時光,被無所事事的幸福感包圍,從容而恬淡。

想起貴陽,閃回的不是黃果樹瀑布,不是小七孔明信片一樣的標準景點。

而是我們坐在小飯館,各自點了喜歡的菜,一壺小酒對酌,夜空月朗星稀。

那些歷盡艱辛抵達的美景,看過便是看過了,遊客無從留戀。

但是,旅行帶來的逃離感仍有餘溫,撫慰庸常生活。

平時不常見面的姐妹們,有時會聊聊工作的煩惱、經濟的壓力、戀情的不順。

每年約定一場逃離,扔掉壞心情,找回無堅不摧的自己。

這大概就是我們拼命賺錢,然後將想去的地方一一抵達的意義。

◢ 03

有個讀者說,2013年大學畢業,她跟愛了三年的他分手。

那天,南京下著大雪,她一邊哭一邊走,在石頭城徘徊了兩三個小時。

2017年,聽說他結婚了,好幾位同學去參加了婚禮,她依然單身。

南京成了她避之唯恐不及的禁地,除非放下了,不然不會再去。

走過的路,愛過的人,回不去的都是風景。

一位姐妹從日本旅行回來,去之前猜到相戀多年的未婚夫打算求婚。

她滿懷期待,還提醒老媽把早就訂製的鑽戒放進他們的行李箱帶去。

沒想到直男未婚夫隨便找了個沙灘,穿著大褲衩就單膝下跪說:嫁給我吧。

她連連後退:不是這樣的,我要的求婚不是這樣的,黑燈瞎火連煙花都沒有,你還這麼隨便!

男友乾脆利索把戒指套上她的手指說:反正你嫁定我了!

他們今年五月成婚,日本成了她經常吐槽老公的地方,他答應再去一次重新求婚。

我們的記憶與很多地方有關,與很多人有關,與很多往事有關,會因為一個人遠離一座城,也會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個地方。

常做很多約定,和喜歡的人,朋友或戀人,要一起去看日出,一起去乘熱氣球,一起去潛水,一起去蹦極。

旅行的目的地是一個許願池,一起抵達的過程,彷彿印證的儀式。

留不住的就扔到大海,改變不了就對著山谷喊出來,受了傷要吃好點補一補。

生活安排百般阻撓,幸而也隱藏諸多驚喜,等待我們去發現。

出去走走,看一眼世界,在陌生的地方釋放另一個自我,換一種活法。

哪怕再回到自己的小屋,也不會怕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