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该不该问:有男朋友吗?

面试官该不该问:有男朋友吗?

面试场合,面试官需要了解应聘者的工作经历、技能水平、性格特征、求职动机、发展潜力、稳定程度等等各个方面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因此面试官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些私人问题甚至是敏感的隐私问题,同时也会通过一些私人话题来缓和面试的紧张氛围。

这些私人话题常常会涉及到应聘者的个人隐私方面,比如婚恋状况、生育问题、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越来越完善,再加上很多应聘者,尤其是很多80后、90后应聘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有可能将面试中遭遇到的尴尬事件通过网络等方式公诸于众,从而给用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被转载过很多次的案例:华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江,经系里推荐前去一家企业应聘,层层面试相当顺利,并最终获得单独与部门负责人面谈的机会。

“有男朋友吗?”例行的一些问题过后,面试官突然这样发问。

小江对于面试官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只是下意识答道:“有。”

“那他是在广州还是在外地?”

“他正在办理出国手续。”小江仍然如实地回答。

“你将来会不会跟他一起出去?”

“我的专业出去也派不上用场,所以没想过出去。”

“那你们不是要分手了?”

“嗯?您考虑得比我还长远哈!”

这几个问题后,小江的面色有些难看,不过面试并没有就这样结束。

面试官没有停止并继续发问:“你怎么看待未婚同居?”

小江愕然,觉得受了很大屈辱,她激动地说:“这种个人看法属于我的隐私,跟工作有关系吗?”然后她愤然起身而去。

事后,小江把这个遭遇发到了网上,引起了大众和传媒的对于面试中个人隐私问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其实类似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面试中涉及的隐私问题远不止是这些,而这些问题因其敏感而又常见,所以被面试官小心翼翼地称之为“雷区”。

这些问题你问过吗?

如果面试时曾经问出过以下问题,那么一定要小心了。

“你有男(女)朋友/ 爱人吗?他(她)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家庭收入状况怎么样?”

“你信教吗?信什么教?”

“你打算什么时候结婚? / 有结婚计划了吗?”

“买房子了吗?房子买在哪里?月供多少?”

“有小孩吗?孩子多大了?”

……

相信以上例举的部分问题,很多面试官都会觉得似曾相识。“这些问题我作为面试官不能问吗?”是的,大部分涉及到婚恋、收入、家庭状况之类的私人问题,以及涉及到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性取向等有可能产生歧义或带有偏见甚至歧视色彩的问题都不适合直接提问。

这些问题大部分会给应聘者带来尴尬不适、甚至羞辱、反感和愤怒的情绪,更有甚者会导致激烈的当场冲突,进而升格至法律纠纷。

事实上,很多应聘者会直接选择说谎来应答此类问题。即使是作为同事或者朋友日常相处,其中有些话题也不方便直接谈及,作为面试官代表企业及用人部门,与应聘者进行沟通时更是要小心避免。

哪些私人问题非面试提问“雷区”

尽管面试提问中有很多“雷区”需要面试官小心规避,但是也不需要过于谨慎地“封杀”所有私人问题,因为并非所有的私人问题都是“雷区”。到底私人问题中有哪些问题是可以放心大胆提问的呢?答案是:中性问题。比如:个人爱好、社交、学习经历、人生规划、对事物的看法等等。

应聘者的这些信息,真的要放弃吗?

“可是我真的需要了解应聘者的家庭状况呀”,“我需要分析应聘者的个人信息作为面试结果的参考”。确实,很多信息是面试官必须掌握和了解的,这些信息对于面试结果的判断十分重要。面试官们亦觉得很为难:提问,有风险,不提问,信息不完整,影响面试结果的准确性。

应聘者的这些信息真的要放弃吗?不,我们可以选择掌握信息的恰当方法和途径。

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

开诚布公法。事先说明情况达成共识,打好预防针,例如:如果有幸成为工作伙伴,我们今后肯定会朝夕相处,为了更进一步确认我们会是最合拍的工作搭档,有一些较为私人的问题,我很想了解一下。如果有什么不太方便的话,请你直接告诉我。

在针对敏感的“雷区”提问之前,先说明情况,在取得应聘者的共识的同时,也打好预防针,让应聘者做好面对提问的心理准备,不至于冒失和唐突,也减少应聘者的尴尬不适心理。

旁敲侧击法。通过一些不敏感的问题来侧面获取敏感信息。比如:当面试官对于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产生疑问和怀疑时,可以通过“你所在原单位的社保和公积金的缴纳方式是怎样的”之类问题来了解;如果应聘者的回答是“我们公司不交五险一金”,而他恰好又到达适婚适育的年龄,应聘者的婚育风险就相对较高,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应聘者的求职动机中“选择一个福利完善的企业暂时作为生育过渡期”的因素较大。

当面试官需要对应聘者的婚恋状况进行了解时,可以“你的男(女)朋友对你的职业发展提过什么好建议吗?”之类的委婉提问,代替“你有男(女)朋友吗”之类过于直来直去的提问。

关于父母亲的工作及家庭背景,可以“你知道父母亲对于你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期望吗?你认为他们这辈人的择业观对咱们这代人有什么影响?”,代替“你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关于家庭收入类提问,可以“你是如何对家庭收入进行规划和分配的?”代替“你的家庭收入情况怎么样?”

迂回过渡法。通过普通问题的提问切入“雷区”提问。比如:关于宗教信仰等问题,可以“上个月部门旅游去爬某某山了,佛教名山你听说过几座?”类提问切入并进行追问。

关于孩子等家庭问题,可以“平时有什么爱好或者休闲消遣活动吗?”之类的普通提问切入,随后追问“哦,那挺占用时间的,还有足够的时间带孩子吗?”,以此避开“有小孩吗?孩子多大了?”的“雷区”。资料分析法。不要忽略应聘者所提交的《求职登记表》、《应聘申请表》等基本资料,可以将一些不方便当面问询的信息设计到相应的表格中去,并且要求应聘者尽量填写完整。这样,面试时只需要对应聘者未填写完整的部分进行提问。

(焦点视界特约作者文_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