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醫生開的處方配藥師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呢?

其實不僅是在中國,醫生潦草的字體在全球,都是被人們吐槽的對象。儘管如今大多數醫院都改為電子機打處方,但是醫生潦草的字體依舊是個梗,常被人們拉出來說一說。比如下圖這個俄羅斯醫生的病歷。。。

為什麼醫生開的處方配藥師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呢?

醫生如此潦草的字體,為什麼配藥的能看懂?

你知道嗎?實際上,一開始配藥師很多內容也看不懂,但是又必須要拿藥,所以每次配藥的都會去跟開處方的醫生核對到底是什麼藥。這樣,時間久了以後,自然就認識這種“密碼”型的處方了。。。

當然,更搞笑的是:醫生在寫處方病歷時,為什麼都像鬼畫符一樣潦草呢?

醫生看病的時間非常短,這其中分給寫病歷和處方的時間更少,需要醫生快速書寫。

尤其是在中國,有數據分析顯示,公立三甲醫院醫生門診分給每個患者的平均時間為5-8分鐘。在這5-8分鐘裡,醫生需要詢問患者病史、既往史、過敏史,還需要簡單體格檢查,還要看患者之前的各種檢查,最重要的,還要將患者的資料記錄成病歷,並寫出治療處方。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此多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為了強制完成,醫生不得不在能壓縮時間的地方,儘可能的壓縮時間。所以,文字書寫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被犧牲的對象。

為什麼醫生開的處方配藥師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呢?

醫生每天寫的病歷和處方,文字內容都很相似,已被反覆書寫了N次。

實際上,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每天讓你反覆的寫一些近似的,已經被書寫過N次的內容,往往一開始大家會比較認真,寫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潦草了。有被老師罰過寫N遍作業的同學一定深有體會。

這是一種非主觀的、潛意識裡不被察覺的改變,一個東西,反覆寫N遍,到N+1遍的時候肯定會比第一遍潦草。

為什麼醫生開的處方配藥師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呢?

為了快速書寫,醫生會在中文裡穿插各種專業簡寫和外文縮寫,尤其是拉丁文。

還是因為時間緊張,醫生需要速記,所以會採用各種只有醫生才能懂的縮寫來簡化書寫。中文筆畫多不好連筆,於是英文就被廣泛使用,而且很多還會使用拉丁文。比如“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寫中文這幾個字寫起來肯定麻煩,於是骨科醫生一般會用英文縮寫DDH代替,如果這個醫生英文書寫不那麼好看,帶點連筆,我想非專業人士一看肯定蒙圈。

為什麼醫生開的處方配藥師能看懂,而普通人看不懂呢?

實際上,在全球各國都有因為醫生字跡潦草而發生的不良後果。所以,也是為了避免這類事情的再發生,如今大多數醫院已經是機打電子處方,有的甚至已經達到無紙化辦公,所以,未來,只有通過吐槽簽名來吐槽醫生字跡潦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