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方寸之地」變「創收之所」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利用房前屋後閒置的土地,或種水果、蔬菜、藥材,或養蜜蜂等,出產的農產品除了滿足自家需求外,還可以拿到街上賣……

近年來,石棉縣各鄉鎮利用農村庭院閒置土地, 圍繞“家”字做文章,大力發展具有“短、平、快”優勢的庭院經濟,使村民房前屋後的“方寸之地”變成了“創收之所”。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美化環境 助力鄉村旅遊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快來吃桃子,等一下就能吃飯了!”在迎政鄉新民村三索窩景區內,村民官安鳳從自家屋外1平方米的小花臺裡摘下新鮮的桃子,給遊客品嚐。

站在官安鳳家屋外,可以看到,村裡各家各戶屋外都有一兩個小菜園,裡面除了成熟的桃子外,還有茄子、辣椒、白菜……

當天,官安鳳為遊客準備的農家菜,就是在小菜園裡摘的。

“這個小菜園就是個‘聚寶盆’,不僅讓我們不用買菜,也讓景區的環境越來越美!”官安鳳說。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實際上,將房前屋後閒置的土地用於種植經濟作物,在新民村還有更大的“場面”。

葡萄的藤蔓爬滿房屋四周,藤蔓上,一串串即將成熟的葡萄分外誘人……在新民村3組村民易福全家的院壩四周,搭滿了葡萄架。

早在2016年,易福全就利用樓頂種植葡萄。“去年,我家樓頂幾十平方米的葡萄園就收入了5000餘元!”易福全說,“今年,新增葡萄架的面積是原來的4倍,收成肯定會更好!”

目前,全村已有35家農戶搭設了葡萄架,發展起以葡萄為主的庭院經濟。

“下個月,葡萄成熟時,將又是一個旅遊旺季……”易福全說,庭院經濟的發展,不僅美化了當地的環境,也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種養結合 拓寬增收渠道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除了利用庭院發展種植,利用庭院發展養殖也極富特色。

7月25日,先鋒藏族鄉金坪村66歲的劉昌智在屋外的院壩查看蜜蜂的情況。今年,他家出售蜂蜜已賺了3000元。

在劉昌智家屋外的一畝地裡,還種植了十幾株黃果柑,青色的果實下,是一畦畦蔬菜。這些水果和蔬菜除了滿足劉昌智一家的日常生活需求外,他還拿到街上去賣。

在豐樂鄉田灣村,村民白樹榮利用房前屋後,種植黃果柑40株、枇杷35株;房前庭院花臺裡還種上了番茄、茄子等,部分已可採摘上市銷售,黃果柑、枇杷樹下套種短平快蔬菜,基本解決了家中蔬菜日常需求問題;房前屋後的屋簷下,又種植了面積約0.05畝的名貴中藥材重樓和白芨,目前長勢喜人……

劉昌智、白樹榮的“微田園”產業,是石棉縣創建特色庭院經濟的一個縮影。

目前,田灣村全村151戶農戶積極發展庭院經濟,在自家房前屋後、庭院、房頂等空閒處,種植黃草(迭鞘石斛)面積達8畝以上,累計增收8萬元左右,全村戶均收入達4000至6000元。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這些藥材種在房前屋後,方便管理。”7月26日,永和鄉大林村4組村民熊宗軍正在院壩內栽種白芨和重樓。

熊宗軍房前的院壩內,專門開闢出一片地種植藥材;屋後的地裡,也有一片藥材;連陽臺的花盆裡,也是藥材……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石棉縣廣大農戶利用房前屋後的“方寸之地”,種植各類經濟作物,養殖蜜蜂等,增加了收入。

“平時,還有專門的農技員上門來指導農戶,銷售方面也有保障!”石棉縣委農工辦相關負責人說,當地黨委政府以黨建為引領,培育電商企業,實施“農業+電子商務”,開闢網上銷售平臺,為庭院經濟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文: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黃偉

圖:@根根草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主 辦:中共石棉縣委宣傳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審 發:陸 菲

責 編:黃 剛

校 稿:楊 洪

往期回顧

石棉:“方寸之地”变“创收之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