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在學校里被欺負了怎麼辦?

幾乎每個家長都遭遇過孩子在學校裡被人欺負的情況,或者是被同班同學,或者是被高年級同學。校園暴力問題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程度的輕重不同而已,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交往,而交往並不總是理想中的文明和諧。尤其是在小學生群體裡,拳頭常常是簡單粗暴有效的解決問題方法,或者是他們的一種交流方式。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怎麼辦?

首先要正確理解,非正常的交往也是孩子的一個必修課。

我們並沒有生活在真空中,也沒有絕對理想的生活,矛盾和問題每天都在發生。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應該意識到,世界上什麼人都有,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所以,當孩子遭遇到了他無法理解的情況時,首先要告訴他理解,理解這個世界是複雜的。我覺得,孩子在不停的交往中,通過碰到的各種複雜問題,來觸碰這個社會的行為規則,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為人所接納。就像感冒發燒是大自然對人類的一中饋贈一樣,讓你在病痛中反思要珍惜健康的身體,讓你知道做到什麼程度就可能招致災難。

孩子曾經在二年級時告訴我,說班裡一個身高體壯的孩子曾經欺負他;還有一次,大約也是在二年級,他偷偷的告訴我說,在男廁所裡經常有高年級的學生欺負低年級的學生,而老師根本不知道,因為老師都是女的。

我很高興地意識到,他終於開始接觸複雜的人際交往問題了,也終於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了。這是成長的開始。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怎麼辦?

其次,要儘量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很多父母總喜歡替孩子出面解決問題,我非常不贊成。這得看情況,在孩子能自己解決的範圍內,家長儘量不要出手。因為你不可能替他一輩子 ,沒有小時候的鍛鍊,長大了再碰到問題,他就會束手無策,那時候的損失就更大了。孩子的成長過程,誰也不可以替代,要儘量交給他自己去解決。

可能孩子一開始不知道如何去做,家長就要教給他。 孩子被人欺負,我明確的告訴他,欺負人是不對的,欺負你的孩子就是一棵長歪的小樹;再見到他,要明確的告訴他,以後不準再欺負我,否則後果自負,我可能也會打你;如果他還依然如故,那就要勇敢的反擊,讓他知道不能隨便侵犯別人,讓他知道自己長歪了,這也是幫助他這棵小樹長直了的一個方法。

孩子很擔心的問過我,打不過他怎麼辦?

這確實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我是這樣處理的。我告訴孩子,打不過也要打,因為如果你不打回去,他就會得寸進尺,在以後會不停的欺負你,你是躲不掉的;如果你打回去了,即使打不過他,也得讓他知道,你是不好欺負的,欺負你會很麻煩,很費勁,他就會收斂。

孩子說,萬一老師知道了怎麼辦?

孩子總歸是怕老師的,這個也很嚴重。我說,打架有正義和非正義的,如果你是正義的,你就不用害怕,老師和父母會做出正確的處理的,會懲罰壞人的,也會理解你的反抗。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怎麼辦?

第三,要學會藉助外界的力量。

這裡的外界力量,包括父母,但首先不應該是父母。孩子遇到了矛盾,最先應該藉助的是自己的同學。一個班級裡總有班幹部,總有主持正義的,要讓孩子學會團結正義的同學,對欺負人的同學發起批判和攻擊,也讓對方知道不能為所欲為,自動糾正自己的行為。

其次可以求助老師。老師最瞭解孩子,也最能夠主持正義,最能夠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往方式,找老師是最好的。但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找老師?一是小孩子的事情太多也太瑣碎,老師真是實在忙不過來,處理起來往往簡單化,常常各打五十大板,互相抱抱了事;再者,老師是最終裁決人,不可能什麼事都一下子就推到最終裁決人這裡,很多事情其實是可以消滅在開始時的,是可以自己良好的解決的,這對孩子是個很好的鍛鍊。

最後迫不得已才是父母出場。我不贊成父母氣勢洶洶解決問題,覺得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就無原則的要求賠償等等。該看傷看傷,但不要讓孩子再受第二次精神的傷害。孩子之間往往是單純的,可能一會就又玩到一塊去了,而家長不正確的處理,往往會干擾孩子接下來的正常交往,也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交往觀念。還有,家長一定

要給孩子建立與自己順暢交流的通道,不能一意孤行,要聽孩子的講述和意見,孩子覺得你尊重他,才會願意和你敞開心扉,你也才能不斷聽到真話。

當孩子在學校裡被欺負了怎麼辦?

最後,要教給孩子如何把事情處理完美。

我覺得,不打不成交,打架的理想結果是兩個孩子消除了隔閡,都回到正常交往的軌道上來,甚至兩人成為好朋友。欺負和被欺負,打擊和反抗,都只是一個過程。如果在激烈的接觸之後,無論攻擊方還反攻方都能在這次事件中意識到交往的邊界,知道了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並獲得了正常交往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很好的收穫。

不當老好人,不做聖母,不逃避問題,不簡單粗暴,不越俎代庖,心中永遠嚮往和追求光明與美好,但從不否認世界從來是不理想的,讓孩子認識真實的世界,讓孩子永遠相信正義、熱愛生活。

各位,您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是曉行致良知,喜歡觀察教育、思考教育,您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為了讓教育變得更美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