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去冗产”效果显著,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

市场在往上走,有冒尖的,就有掉队的,只不过今年的网大市场让这种落差感变得更加“残忍”。《灵魂摆渡黄泉》等胜利者坐享几千万的分账收益,而大量中庸甚至守旧的失败者,却发现连入场的资格都正在消失。

一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制片人李洋(化名)告诉网络大电影(ID:wxs360),现在爱奇艺付费转换率相对较高,但是头部内容也多,竞争很激烈,自己去年拍的片子本来拿到了爱奇艺B级独播,但不是很甘心,最后选择了优酷的A级独播。虽然最后也还是没能赚到钱,但李洋也认识到自己内容本身太平庸,卖点太少,在平台面前完全没有话语权。

李洋感叹道,前两年刚提精品化的时候,还没有太强烈的意识要做精品,抱着侥幸的态度说干就干,作品出来后发现,去年同样能在爱奇艺拿到A级的片子,今年勉强够上B,不是市场太快,而是自己太慢。

上片数量同比减少44%,单片播放量同比增加50%

据骨朵数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网共上线网大651部,截至6月30日,产生前台播放量为33.6亿,相比2017年上半年,在数量上减少44.2%,降幅颇大,但从整体播放量来看,若计算平均单部网大前台播放量,2018年上半年为516.1万,2017年上半年为343.9万,增幅为50.1%。

网络大电影“去冗产”效果显著,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

通过这“此消彼长”的数据可以看出,网络大电影正在“去冗产”,那些没有质量的数量(劣质网大)就是行业的冗余产能,而现在通过广电的监管、政策的收紧、平台的引导、市场的过滤,那些无效益或效益低的网络大电影正在被大量剔除出去。

网络大电影“去冗产”效果显著,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

整体来说,虽然网络大电影还没有院线电影、网剧、网综等内容市场刀光血影那般血腥残忍,但这个市场已经显现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基本竞争形态。

而行业泡沫和冗产去除的结果是:单片消费率显著提升,头部效应更加显著。

刚刚在爱奇艺结束付费期的《灵魂摆渡黄泉》以4548万的票房分账登顶冠军,背后是在半年内1500万的付费观影人次,相当于春节档的《西游记女儿国》7亿票房卖出去的票数。

爱奇艺会员业务事业部副总经理葛旭峰表示:“这部片子带来1500万有效观影人次以及4万多人的豆瓣评分,从影响的用户群体规模和热度来讲,是可以类比同级别院线影片的,但是由于新人班底、制作投入,营销宣传的力度有限,还是有差异的,未来在大的内容产业影响力上还有很大挖掘空间。

网大单片天花板还远远没到来,网大的“《英雄》”还在路上。

网络大电影“去冗产”效果显著,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

市场大格局已定:头部高举高打,腰部黑马有机会

今年以来,网大大动作频频,都指向一个方向——市场规范。总体大盘也呈现出规范中昂扬向上的态势。网大君梳理了一下今年以来网大圈“大事记”。

网络大电影“去冗产”效果显著,新的“生存法则”正在形成!

可以看出,一方面包括文件规范、官媒关注、平台重拳自查下架,网工委成立等各种重磅举措为网大“锄草“,另一方面,爱奇艺世界•大会以来,平台完善了各种服务机制,成立早期项目评估团队,成立亿元奖励金、建立网大品牌专区等措施助力网大良性生态形成。

在规范和各大平台的大力度整改和投入下,一大批投机分子无处遁形,好内容被看到的机会大大增加,今年《灵魂摆渡黄泉》、《陈翔六点半之铁头无敌》、《济公之神龙再现》等作品纷纷成为口碑商业都丰收的代表作。头部制作不断刷新分账纪录,据爱奇艺披露的分账票房数据可知,仅仅7个月,过千万的网大达到14部,而2017年全年只有10部。

同时,腰部类型作品也凭借较高的故事水准和创意,在圈内掀起热议,《出走人生电台》、《了不起的高二八班》等青春片不输院线,这些类型片成为腰部内容的重要力量。

得益于网络发行的优势,不同于传统院线排片,网络平台具有巨大的内容消耗能力和消费空间,单平台近7000万的会员规模、全平台近2亿的会员规模(数据还在快速增长)支撑的网大舞台,能不能唱好戏,能不能走很远,除了要满足主流价值观,基本上取决于内容本身的品质了。

新的生存法则:像鹰一样敏锐,像蚂蚁一样团队作战。

网大君从2014年网大诞生即开始关注这个市场,从来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内容形态像网大一样频繁上演“冰与火之歌”。随着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公布分账票房后,“去中间商,去差价”的商业模式,让假流量和假收视率无处躲藏,同时也暴露出整个内容产业专业人才储备的缺乏。

视频平台众星捧月的对待头部内容,因为这些内容能够回报付费用户,能够带来更多的会员。但是市场似乎在生产《黄泉》“们”上却后续乏力,蛋糕在这里,有本事过来分食的人越来越少。不同于院线、网剧的长周期,网大短周期和小成本特性更需要鹰一样的敏锐、蚂蚁的团队协作的素质。

像鹰一样敏锐,是指要将眼光放在整个电影市场和内容市场,去感知娱乐风向,理性做好风险评估,而不是为了某个不错的idea盲目投入。

一名资深网大制片人告诉网络大电影(ID:wxs360),2017年初的时候他想用300万拍一部僵尸喜剧片,因为“僵尸”和“喜剧”都是目前网络用户很喜欢的元素,后来他做了一个功课,就是将三家平台上差不多投入的同类型片子做了一个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前台点击量在100万左右,可以说是“扑街”很厉害的类型,于是他果断选择了放弃,转头做了一部低成本玛丽苏片,最终稳中有赚。

这位制片人说,“且不论“僵尸”拍出来也很难上线的政策风险,口袋里的钱不多,与其拍一部寒碜的假僵尸片,还不如拍一部市场上缺少的女性向电影,这与情怀无关,与智商有关。

像蚂蚁一样团队协作,是指找到专业的人和团队,在同一目标下做到最好。从近期火爆的《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对比可以看出,两部剧投入差不多,《延禧攻略》的演员总片酬仅占到总投资的10%,而如懿传两名主演片酬就占到总投资三分之一。

《延禧攻略》的全民热度和良心制作体现在故事本身、演员表演、服化道、场景布置、剧情、播出平台、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完美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大爆,而《如懿传》却被网友吐槽服化道、P图不走心。内容大环境已经开始发生大变化,流量明星也不一定能带来流量了,所以在各个环节协同作战才能有出头的可能。

对于网大这种新人为主的内容形态而言,更要在制作上有匠心,去培养精耕的耐心,这样才不会在“去冗产”运动中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