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互聯網從不缺10W+。

這一次,最新的“爆文”卻有點讓人意外:既非感人肺腑的心靈雞湯,又非聳人聽聞陰謀詭計,而是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7月29日發佈的《這些年,我們放過的三次水》。

一篇專業人士撰寫的既不幽默又不有趣的宏觀經濟分析文章,為何能在短短一日內成為刷屏成功?

按照姜超的觀點,過去的十年是“放水的十年”。現在,連在廣場蹦舞的大媽都知道,能被水漫的不僅有金山,還有經濟。

經過十年的經濟啟蒙教育,普羅大眾都已形成了敏銳的條件反射:放水——錢不值錢——物價飆升——更買不起房了——經濟不好——惡性循環,哪怕這樣樸素的理解並不完全準確。

在姜超的文章裡,他就提到了“放水”對股市、房價和匯率的影響。而這正是與普通百姓關係最為密切的三個方面。

一、兩位總理的“放水”之路

姜超認為,“過去10年中國經濟存在著一個規律,就是每隔三年左右放一次水。第一輪放水正好始於2008-2009年”。那時,我們的總理還姓溫。

2008年8月,北京奧運,舉世矚目,但在煙火與歡歌之下,暗湧密佈。奧運結束後沒多久,9月15日,屹立華爾街一個多世紀的雷曼兄弟黯然倒閉,始於美國的次貸違約迅速蔓延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頹勢也衝擊到了中國。因此,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後的兩個月,溫總理宣佈推出規模巨大的經濟刺激措施——我們熟知的“四萬億”財政計劃。客觀地說,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下,“四萬億”的確有助於中國抵禦金融危機的衝擊,避免經濟陷入衰退。

但同時,“四萬億”貨幣擴張的本質也導致了產能過剩,債務高築,結構扭曲等問題。甚至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經“放水”上癮。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尤其關注總理在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表態。

總理表示,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按照總理的說法,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一是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聚焦減稅降費;二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三是加快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出資到位;四是堅決出清“殭屍企業”,減少無效資金佔用。

姜超對此的解讀是“有放水但沒漫灌,但放水是確定的,而水的流向是不確定的”。

與當年的“四萬億”一樣,此次“放水”目的就是為了刺激經濟發展。在十年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發展開始放慢腳步:7月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二季度GDP增長放緩至6.7% ,略低於前值的6.8%,預計全年增長將低於2017年的6.9%。

這讓人擔心,雖然現時沒有“漫灌”,但如果經濟下行風險累積,持續“放水”似乎也並非不可期。而普通老百姓們只想問一句:我們的房子和票子還會好嗎?

二、房地產:房價十年翻一番

非專業人士難以理解高深的經濟理論,但他們對2008-2018這十年有著最直觀的體會——房價飛漲。

姜超的文章就提到,“從房價來看,統計局公佈的全國新房銷售均價在08年只有3900元/平米,到目前已經升至8700元/平米,10年漲幅超過1倍以上。”

“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已經無比深入人心的話在增速媲美GDP的房價增速面前頗為缺乏說服力。事實上,從住房分配貨幣化起,不“炒”房子似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中國的經濟發展,每十年可為一個里程碑。

在2008年第一輪“放水”前十年的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從此,中國正式進入住房市場化時代。這也被認為是第一輪房改。

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在市場化的時代,房子成為商品,受供需關係與市場環境的影響,價格升跌理應遵循一定的經濟規律。但是,房子偏偏不是普通的商品。

國家“放水”,本意是通過釋放流動性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持,但大量資金通過房貸等形式流入了房地產市場,並取代供需關係成為主導,房地產正常的發展進程也就被擾亂了。

在這個過程中,有地方政府甚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發現了一條快捷的致富之路——賣地。在起伏的舉牌叫價聲中,地價屢創新高,為房價的上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也是近年來政府密集出臺限購、限貸、限賣等調控政策的原因。據報道,今年7月已經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了各類房地產調控升級政策,累計超過40次。而年內,樓市調控已經累計超過220次。

最新的“大招”很可能就是房地產稅。此前多位決策者與專家的表態已經說明房地產稅的開徵並不遙遠。通過稅收來調控房地產市場,被認為將是第二輪房改開啟的標誌。

姜超說,“水的流向不確定”,就是對“水”再次流入房地產的可能的擔憂。新一輪調控能否抑制“水”往房地產流,將是此輪“放水”應關注的焦點。

三、股市:3000點的現實

“水”的流向還可能是股市。

在進入2008年第一輪“放水”前的一年,A股首次突破6000點。可是,誰能想到十年後,“4000點是牛市新起點”、“5000點不是夢”等各種豪言壯語言猶在耳,A股卻“一夜回到解放前”。

2015年壯觀的“千股跌停”歷歷在目;2016年,A股兩次觸發熔斷跌停,導致熔斷機制四天就成為歷史的情景恍如昨日。再早些年那些大大小小的“股災”更是不堪回憶。這十年,沒有誰比中國股民更堅韌不屈,但也更傷心絕望。

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進入2018年,在A股跌穿3000點後,有關部門再也坐不住了,拋出股票是用來投資的,不是用來炒的說法,希望穩定市場。另一方面,許多人也將此視為A股底部,正伺機而動。

現在“放水”無疑會讓部分流動性流向股市,提振大盤。但是,“放水”雖然能帶來短期刺激,但也會誘發資產泡沫的產生。“水”如果過多流向股市,分散了本應流向實體經濟的份額,長久來說並不利於上市企業與股市的健康發展。

“經過十年放水之後,上證綜指的累積漲幅僅為38%,年化漲幅僅為3.3%,也就是和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相似”。這是個令人失望的表現,尤其是在對比同期十年美股的表現後。

四、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

另一個受“放水”直接影響的就是人民幣匯率。

2008-2018年,這正是歐美主要經濟體從陷入金融危機到經濟復甦的十年。

2008年後,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與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相繼推出多輪量化寬鬆計劃,通過降息,甚至零利率的方式刺激經濟發展。

在這個階段,人民幣抓住時機,國際化程度不斷加強,並於2016年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一籃子貨幣。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幣匯率得到有力支撐,逐漸升值。

這期間,人民幣還經歷了所謂的 “8.11” 匯改。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人民幣匯率一度大幅下跌,隨後逐漸企穩。

但是,近期人民幣再次出現較大波動。截止上週,人民幣連續第七週下跌,是自2015年股市動盪以來最長的一次貶值。自4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約8%。

而上週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二季度GDP增速為4.1%,創四年來新高,為美聯儲再次加息奠定基礎。自2015年12月以來,美聯儲已六次加息,並預計年內還將加息兩次。除了加息,美國還在“縮表”和減稅。一套組合拳下來,強勁的美國經濟引領美元步步走強。

歐盟也在行動。雖然經歷了歐債危機、英國“退歐”等一系列問題,但歐洲經濟也逐漸擺脫泥淖。就在上週,歐洲央行透露將在今年12月退出量化寬鬆。

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還在“放水”的基本就只有中國了。

放水十年:我們的票子和房子還好嗎?

姜超稱,“放水”會導致發行的貨幣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暫時看來,有關部門並沒有深度介入人民幣貶值的意圖。這引發了此輪人民幣貶值是為了緩衝與美國貿易衝突帶來的衝擊的猜測。這個時候政府“放水”,似乎有支持人民幣貶值的嫌疑。

就在昨日, 在岸人民幣與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雙雙創下13個月以來的新低。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8256,較上一交易日跌10點,盤中一度失守6.84關口。同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貶189個基點,報6.8131。

與“房住不炒”一樣深入人心的還有“人無貶基”——人民幣沒有進一步貶值的基礎。可是,對普通百姓來說,他們已經感到人民幣購買力下降帶來的影響,不少人紛紛通過配置美元資產等方式來保護自己手中的錢。只是,人們發現,換匯限制越來越嚴。而我們知道外匯儲備是人民幣匯率重要的調節工具。

“放水就是飲鴆止渴,短期有效長期有毒。”這是姜超的結論。這樣的說法雖然略微誇張,但也說明了控制“水”的規模和流向的重要性。我們希望,能如總理所言,放的“水”都能流向最應流向的地方——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