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来源我们的生活

对大众化市场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的颠覆

1. 80年后的价值观

年轻一代(指1980年及以后出生)偏好新品牌,认为新品牌更好、更有创造力,大众化品牌和大众化渠道已不再吸引他们。

研究表明,购买力比老一辈高四倍的年轻消费者不愿购买“大型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年轻一代更喜欢对产品进行全面研究,他们抗拒由品牌方主导的营销活动,喜欢通过与他人(既包括亲人朋友,也包括网上意见领袖和网友)沟通来了解品牌和产品情况。

年轻一代愿意花钱购买彰显自我品位的商品,他们看中商品的价值,而在有限的收入前提下,花钱会更谨慎。

2. 精准营销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消费者了解与认知品牌的方式,传统营销的效果大不如前。

大多数快消品企业已开始主动拥抱数字化技术,例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等与目标消费者建立更具互动性、更持久的联系。但是这一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如何利用海量数据推动精准营销与销售方面。

3. 小品牌的崛起

许多小型消费品公司正利用数字化技术迅速虏获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心。高利润、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价值链容易外包和运费比例低等四方面原因使得小品牌在快消品行业更易成功。

此外,过去十年已有4000多家小公司获得170 亿美元风险投资。如此庞大的资金也帮助新生品牌迅速崛起。

传统企业如宝洁、丝芙兰等也已看到这些转变,并推出孵化器等以求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4. 大品牌的成熟

虽然创新仍有可能,但与几十年前比机会已不可同日而语。

快消品消费模式的分析显示,一旦消费者收入中位数达到3万美元,各品类人均销售额就会走平。这意味着无法再通过提高档次或加大普及来推动跨越式增长。

5. 健康食品的兴起

消费者现在想要更多的有机且不含糖分、麸质、农药和其他添加剂的产品。他们开始更多选择新鲜食品。

海外企业正在努力改变以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显然需要更多投入。

6. 物联网的应用

虽然物联网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必将对某些品类产生革命性影响。

例如洗涤品类,物联网将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转化成为对服务的需求,彻底改变行业的运行机制。

考虑到中国在消费市场数字化方面一直引领全球,国内企业更须及早加以关注。

对大众化零售模式关系的颠覆

7. 电商的无限流量

电商巨头对快消品企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由于聚集了大量客流,它们能够进一步压低价格但由此也造成了渠道冲突。

欧美电商巨头已开始尝试自有品牌与快消品企业直接竞争。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天猫等国内电商平台为中国快消品企业提供了不同以往的经营模式。

快消品企业通常是通过经销商、大卖场等中间商进行销售,对最终消费者控制力低。而电商平台帮助快消品企业实现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为快消品企业改变在价值链中的话语权提供机会。

8. 便利店方兴未艾

年轻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临时性而非集中性消费,他们不太像老一辈那样去大卖场等传统零售渠道购物,便利店适应了这一行为变化。

特别在中国, 借助各类APP将线上线下相结合,便利店在触达和服务消费者方面更加如虎添翼。

9. 大型零售商的调整

电子商务巨头和新型零售渠道的崛起进一步挤压大卖场等传统零售渠道的生存空间。

过去6年,大型零售商的收益如死水一般。在重压之下,它们也开始采用如采购联盟等方式主动迎战。

但对快消品企业而言,这将使得大型零售商变成更强势的贸易伙伴。

对发展中市场品类创造的颠覆

10. 本土实力派的崛起

发展中市场仍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到2025年,这些市场仍可催生11万亿美元的销售额。

本土竞争者正在借助更加本土化的产品、本地化的人才和更快速的决策与国际快消品企业争夺这部分业务。

国际快消品企业必须做出改变,而核心是改变现在普遍采用的高度集中化决策模式。

对聚焦协同的运营模式的颠覆

11. 主动型投资者持续施压

投资者会追随5G等公司的步伐要求快消品企业缩减开支,并采用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运营模式。

许多企业已采取行动来顶住主动型投资者在这方面的压力。

对并购的颠覆

12. 交易竞争加剧

并购仍将是市场整合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实现营收增长的重要基础。然而在某些板块(例如场外交易市场),在优质资产日渐稀缺而私募基金公司融资实力日趋雄厚的当下,交易对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颠覆来源我们的生活

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无疑是敏捷运营的早期受益者。而蒙牛等快消品企业也正积极探索组织变革并已从中获益。

中小企业如何面对今天的变化:

市场格局的变化,传统运营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竞争需要,重构价值模型,构建运营模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