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1949年,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后,内战的战局胜败大局已定,国民党已定是会失败的,这个时候就连毛主席都不关心前线的战事了,把前线安心的交给将士们,自己则忙着定都和筹建新中国的事情。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而对于蒋介石而言,却没有那么的气定神闲,他必须选择一个地方作为根据地,如果地方选择得不好,那么真的没有任何翻身的机会了,国民党将被共产党全部歼灭。

当时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蒋介石会选择四川的崇山峻岭和长江的天险作为屏障,如果退守,再不济也是海南,但是谁也没想到蒋介石会迅速的飞往台湾。

说到这一点,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蒋介石的同乡(浙江宁波人),是著名的史地学家、教育家张其昀。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张其昀曾经应邀去美国大学研究和和讲学,抗战胜利回国后,出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

当年蒋介石是在这三个撤退地点的选择上很犯愁的,因为虽然抗战时期蒋介石曾把重庆作为陪都。但是眼下驻守在四川的军队已经毫无希望的一触即溃了,所以想要撤推到四川,靠这样的军队守住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海南和台湾呢?

这两个省份都有海峡相间隔,都可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以作为严防死守的地带。就在蒋介石为此事彻夜无眠的时候,有一天张其昀向他说了一句话:“上上良策是退守台湾!”,这让蒋介石心头一震,马上请他详谈。

其实在蒋介石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台湾和海南虽然都有海峡相隔,但是台湾是否更合适一些,可能很多时候也是需要一个认同自己的人吧。

张其昀向蒋介石提出,以长江天险分割天下,不过是国民党一厢情愿的主张,共产党绝对不不会统一,再加上双方力量的悬殊,肯定是会被共产党全部歼灭的。退守海南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唯有台湾“进可攻,退可守”是国民党选择的最佳地点。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当时解放军虽然势如破竹,但是呢,空军和海军的实力明显不够,包括在纪录片里也看到,1949年10月1日的建国大典阅兵仪式上,飞机都是来回飞,因为飞机不够。再加上台湾海峡的宽度要比琼州海峡的宽度宽,而且是一座孤岛悬在海外。那么解放军想要去打台湾,这个难度肯定是比攻打海南要大很多。

并且张其昀还列出了撤退到台湾的种种优势:

第一,地理位置和海浪天险刚刚已经提到过了;

第二,台湾有着大陆其他地区都没有的优势:

1、台湾是地处中国东南部,北回归线从台岛穿过,气候适合植物生长,物产丰富,土地利用率大,粮食等农产品基本可满足军民所需。也就是首先温饱是解决了的,在那个时候,全国各地能解决温饱已经是不错的了。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2、当时的台湾被日本占领了五十年,经济基础还有工业基础都比较好,如果善于经营,经济可以快速腾飞,而大陆很多地方在连年战乱中,一切还需要重新开始。

3、台湾位于太平洋西缘,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美国不可能不顾,如果得到美国的援助,那么反攻大陆就指日可待。

4、从政局角度出发,台湾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回归后对国民党政权有一种回归感,更利用社会秩序的稳定。
当年国军撤退,那么多撤退地,为何偏偏选了台湾?

在加上曾经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构想也是“内战不出湾(台湾),外战不出川(四川)”的构想。先贤的眼光和战略是值得考虑的。

在加上国名党将大陆大量的财富带到了台湾,那么大量的财富和人才,一定能建成稳固和强盛的台湾,选取适当时机就可“反攻大陆”。

但是从中国人的思想来看,远离大陆,大量的国民党人员都一辈子饱受思乡之苦,包括蒋介石本人,临死前留下遗言,“棺材不落地”就是希望有一天能葬回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