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出了很多口口相傳的故事與警句,例如“苟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等。很多人可能連陳涉是誰都不瞭解,可關於他的名言卻是張口就來,當然我們只能說這些和陳涉、吳廣有關,卻不能十分肯定的表明就出自這二人之口。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古時沒有現在的數字化手段,無法準確的記錄發生過的一切,司馬遷的記述也是根據前人之作,而最早形成文字無非也是口述的轉錄者。陳涉、吳廣二人說這話的時候,肯定得藏著掖著,要不早就被暴躁的統治者扼殺在搖籃裡了。陳涉、吳廣雖存在自身的侷限,但畢竟幹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故史家論述二人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就像我們瞭解到的農民起義第一人,客觀的推動了秦朝的滅亡。

在司馬遷的《陳涉世家》中,陳勝﹑吳廣私下商量說:“如今,我們逃跑也是死,揭竿而起也是死,一樣都是死,我們為了國家死怎麼樣?”沒有看過原著的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解釋一下背景,朝廷徵發普通老百姓去駐守漁陽駐紮大澤鄉適逢下雨耽誤行程,可能會遲到,秦律嚴苛,可能會被殺頭,於是作為其中小頭目的陳涉、吳廣二人商議舉兵造反。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當然,這都是《史記》中的記載了。造反,得有名目、得要有人支持,所以這二人開始忙活了。其一,“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其二,“行卜”。其三,“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其四,“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先搞些虛的給自己造聲勢,單就這一套,這二人已使大家心裡充滿了疑問,難道上天真的要讓陳涉為王了麼?

要成大事者,單憑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吳廣為配合陳涉表演了一處苦肉計。吳廣一向比較愛護士兵,士兵也願意聽候他的差遣。利用這一點,吳廣言語激怒都尉,讓士兵看到是都尉想先殺了自己,而自己就變成了不滿都尉暴躁統治勇於單抗的人,使輿論的聲音都倒向自己這一邊。完美的掩蓋了吳廣本人想殺掉都尉揭竿而起的陰謀。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陳勝配合吳廣,又殺兩都尉,且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然而,這些其實只能造聲勢,多數人還是會用六個字解決這些問題:“和我有關係麼”。如果是這樣,陳涉、吳廣可能還沒有走出大澤鄉就被幹掉了。陳勝在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前,還有這樣一段表述:老鄉們,我們可能要延期了,延期是要被殺頭的,即使不被殺頭也會被派去戍邊,多半也是要死的,橫豎都是死,何不死的有意義點呢?大家和我一起,走向光明大道吧。這樣的表述,就把本來只是幾個人想要造反的想法,病毒似得傳播給了其它人。而且還是沒有疫苗的,很有道理,反正橫豎都是死。於是,一呼百應,事成了。

在我看來,起初追隨陳涉、吳廣的百姓就是為了活命,而後來的人有被敢於反抗者、也有追求名利者,但不管怎麼樣,都紮根於社會的大背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一呼百應是正常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這是一場偉大的農民起義,在湖北省孝感地區雲夢縣秦竹簡出現之前,毫無異議。在竹簡出土之後,有人認為:陳涉、吳廣二人為普通百姓傳達的去遲了要殺頭是忽悠普通老百姓的,實為自己杜撰,非真實秦律。

這樣說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追隨自己,實現自己的鴻鵠大志。原因在於出土秦簡中有這樣的描述:“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這可和陳涉、吳廣二人說的差距太大了,且不說規定的天氣因素可免除懲罰,罰一副鎧甲可是萬萬不能與要命相提並論的。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這個說法其實還是蠻有道理的,當時的老百姓可沒有度娘,也不認識字,不知道就是真的不知道了,任憑別人怎麼忽悠了。況且,忽悠人的事,這二人並沒有少幹。塞個布條條在魚肚子裡,假裝是天意,堪比各種古代流傳的帝王傳說了。如此想來,陳勝、吳廣起義絕對是暗中盤算了很久,絕不是見天下雨了,要去遲了,怕被殺頭而臨時起意。況且,陳涉少年時即有鴻鵠之志了。

也有人認為,出土中所指的只是普通的徵調,與陳涉他們要去駐守漁陽不一樣,所以不能拿來否定陳勝、吳廣的”逼上梁山“。

陳勝、吳廣二人,即使為自己造就了巨大的聲勢,但在那個時候還是屬於名不順言不正的類型,導後來人人都發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精神,集團內部出現了不穩定的因素。二人死的都比較冤,歷史上把陳涉失敗的原因歸向了用錯了人,以嚴苛的手段使將領表忠心,導致人心不齊。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忽悠,忽悠著成千上百人一起找死!全因沒有文化

這裡面有個小故事,說是陳涉發家之後,之前的夥伴來找他,因為這個小夥伴老是講陳涉以前的醜事,被陳涉殺了。也使得一些人寒了心,不敢親近陳涉。簡單來說,就是陳涉在之後的發展中演變成為了”失道者“,少了眾人的擁護,從而一步步走向滅亡。而按照現在的說法,根本的原因在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中國的歷史總是在奇妙的重複,陳涉、吳廣二人的起義和近代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仔細比較起來,會發現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起義沒有正確的思想領導,必然走向滅亡。不管陳涉所說是真還是假,歷史就這樣發生了,而且幫助我們向前走了好大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