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催活市場 我國抗抑鬱藥行業迎來發展

需求催活市場 我國抗抑鬱藥行業迎來發展

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約佔全球總人口的4.4%。在發達國家只有不到一半的患者得到治療,在發展中國家這一比例甚至低於10%。抑鬱症屬於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礙症,人格因素、社會因素是其主要致病原因。隨著抑鬱症群體的逐漸擴大,抑鬱症已經成為全球第四大慢性疾病。

我國約有5500多萬人患有抑鬱症,每年因抑鬱導致自殺者約100萬人左右。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女性抑鬱症患者較多,是男性患者的兩倍,且多發於職業婦女人群。我國抑鬱症患者就診率較低,接受有效治療的患者比例不足10%。隨著社會對抑鬱症認識的逐漸加深,我國抗抑鬱藥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中國抗抑鬱藥行業發展態勢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4年之前,我國抗抑鬱藥在國內樣本醫院的銷售額持續增長,同比增長率維持在20%左右,2014年之後,增長率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在10%以上。2017年,我國重點城市公立醫院抗抑鬱藥品種共有26個,全年國內16城市樣本醫院抗抑鬱藥用藥金額達12.95億元,同比增長11.83%。我國抗抑鬱藥市場銷售額增速較快。

2017年,我國抗抑鬱藥的前五品種為艾司西酞普蘭、舍曲林、文拉法辛、帕羅西汀和度洛西汀。其中,艾司西酞普蘭銷售佔比最大,約為22.02%;其次為舍曲林,銷售佔比為13.41%;文拉法辛、帕羅西汀、度洛西汀的銷售佔比也在10%以上。我國抗抑鬱藥的市場集中度較高。

我國抗抑鬱藥市場中,外資企業與合資企業佔據著主導地位。隨著國內抑鬱症患者人數不斷增長,激發了我國本土企業抗抑鬱藥的研發熱情。我國本土企業中,輝瑞、靈北和禮來呈現三強爭霸的局面,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5%、13%、11%,加上山東京衛製藥、華海藥業,這五大藥企佔據我國抗抑鬱藥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

現階段,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仍較低,較多的病人出現情緒低落認為可以自我調整而不夠重視,也有一部分患者對抑鬱症認知錯誤,對治療有牴觸情緒,因此我國抗抑鬱藥市場規模仍較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居民對抑鬱症認知的不斷提升,患者的就診觀念將會逐漸改變,抗抑鬱藥市場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新思界產業研究人員表示,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我國民眾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抑鬱症的發病率持續上升。我國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現階段抗抑鬱藥市場規模較小,隨著社會對抑鬱症認識的逐漸提升,以及患者就診觀念的逐漸成熟,我國抗抑鬱藥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