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说起新零售,几家欢喜几家愁,浙江这个大型连锁超市——三江购物,应该属于"愁"企业的一员。

近日,在网络上看到一篇题为《三江、阿里新零售试验:一场失败的合作?》的文章,看完颇为心疼三江购物。

先是股价跌跌不休,2016年11月阿里巴巴持21.5亿元入股三江购物时,其股价飙升至53.61元,然而近几个月三江购物则进入跌跌不休的状态,6月初每股最高21.56元,截止9月14日,三江购物以13.8元收盘,创历史新低。

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祸不单行,三江购物的业绩也一落千丈。据三江购物2018半年报显示,公司扣非净利润4445.65万元,同比下降22.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滑13.81%,每股收益下滑13.81%,整体业绩表现不佳。

三江购物是最早跟着阿里搞新零售的线下商超,结果近两年也没搞出什么业绩来。而现在更是有传闻称:盒马鲜生在杭州成立独立公司,由盒马CEO侯毅担任法人,这是阿里收回三江在浙江区域的盒马经营权的前兆。

不仅如此,一位零售业人士更是称,"阿里已完全失去对三江的信心,认为这是一起失败的合作"。无论传言真假,都不可否认的是,三江购物和阿里的新零售进展并不顺利。那么,三江购物抱着阿里大腿,为什么不疾步快走呢?

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首先,三江购物的业态难以使新零售大施拳脚。据了解,三江购物在浙江是数一数二的大型连锁超市,门店数量有169家(数据来自2017年年报)。但是三江购物的店铺面积普遍较小,大多不足1000平米,甚至有些门店的面积都在二三百平,2000——3000平米的大店更为罕见,且很多店面过于老旧。

如此这般的三江购物,着实不好落实新零售。因此,三江购物被改造的几家门店里,都没有安置悬挂链系统,要知道它可是阿里做新零售门店的标配呀,阿里改造的大润发门店里都有悬挂链系统。而阿里三江购物在新零售方面的探索,也只是把15家门店接入到淘鲜达中,在线下门店辟出个几十平米的淘鲜达仓库,消费者在线上点单,线下三江拣货,盒马配送员进行末端配送。

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其次,三江购物的零售思想和阿里的互联网思想,没有碰撞出火花。其实,三江购物2015年曾上线过京东到家,探索新的零售方式,不过没有给业绩带来太大的变化,随即不了了之。对于三江购物而言,短期利润是最重要的,长期投资不做太多考虑,思维相对保守,这是妨碍其新零售改造最主要的原因。

而阿里却是一个"放大线,钓大鱼",敢于砸钱的企业,搭上走路小心翼翼的三江购物,两者可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难以将新零售改造进行到底。

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最后,阿里的资金没到位。2016年阿里入股三江购物时,由于持股突破30%上线,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杭州阿里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行为触发要约收购义务,需要等待监管层的审批。结果一年多了,审批批文迟迟没来,也就是说,在这近两年的改造中,三江购物花的是自己的钱。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阿里的资金进不来,老是拿出自己的利润来做改造,本质上三江是不太愿意的,尤其是还要帮助盒马大量的投资开店,他们这帮人对于短期的利润和成本都很看重"。

三江购物抛弃京东到家,选择阿里,结果两年后阿里不要它了?

总而言之,三江购物本身的业态、思想,以及阿里的资金是造成三江购物新零售进程缓慢的原因。

但是,这并非结局。8月底,三江购物发公告称,审批批文过了,阿里资金将要到账。同时阿里增发获批后,阿里巴巴在三江购物中的持股比例将达到32%,与第一大股东差距进一步缩小,有望获得三江购物的实际控制权。到那时,三江购物这块新零售试验田,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