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柔肠的大将军,用一个小小的仁善之举,刹住了当地的盗墓歪风

刚柔相济,自古就是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对一个专业领兵打仗的将军来说,能把刚与柔完美融合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了。

有位古代的大将军,就堪称是把铁血和仁心完美融于一身的典范式人物。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大将军外甥——贺兰祥。

铁血柔肠的大将军,用一个小小的仁善之举,刹住了当地的盗墓歪风

贺兰祥是鲜卑族,出生于515年。很不幸,他11岁时就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好在,他有一个堪称是英雄的舅舅。

后来,他就跟着舅舅在军中长大,“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贺兰祥天资英纵,宇文泰也十分喜欢这个外甥,并尽己所能地精心抚育他。

虽是身在军旅,可仰慕汉文化的宇文泰,总是想尽方法聘请博学的儒生随军,精心教习他的宝贝小外甥。

就这样,小贺兰祥一边读书,一边跟着舅舅打仗。长大后,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英武少年,同时,还是宇文泰帐下一员不可多得的骁勇大将军。

攻打潼关时,贺兰祥活捉了敌方大将薛长孺,大统三年,又成功拿下杨氏壁。之后,在沙苑之战、河桥之战和邙山之战等几场大战中又先后立下大功。

铁血柔肠的大将军,用一个小小的仁善之举,刹住了当地的盗墓歪风

他的职务也从征虏将军、镇西将军升到车骑大将军,到541年,年仅26岁的贺兰祥在邙山之战后升任骠骑大将军。

五年后,他率军驻扎荆襄,统领远近十二州军务,同时,还兼任荆州刺史。因为此前,他在荆州代理过20多天政务,虽然时间很短,可是他当政时的仁德爱民举动却在当地留下了很好的口碑。

这次,听说他又来到了荆州,附近逃亡的流民们都带着老老小小往荆州赶,就连附近的蛮夷部落,也争相归附于他。对这些因为他而蜂拥进荆州的人群,他都一一收容、安抚下来。

到荆州的时候,正好是酷暑季节,他一到任,就顶着骄阳亲自到州县查看民情,来判断施政得失。在许多地方,他都看到有古墓葬被盗挖过,亡人的骸骨被挖出后散落在四周的地上。

于是,他对随行官员说:这种惨状也能称得上是仁者之政吗?然后就下令给地方官,将那些被盗挖出来的骨骸一一装殓归葬。

铁血柔肠的大将军,用一个小小的仁善之举,刹住了当地的盗墓歪风

有趣的是,他这道政令下了没多大一会儿,天空就下起了瓢泼大雨,随后,当年还成了个大丰年。

荆襄之地,历史本来就悠远得不得了,古墓葬遍地都是,而盗墓,一直都是当地一股难以遏制的歪风陋习。这次,倍受尊敬的地方官亲自来过问此事,而且,接着就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有了各级地方官员的介入,贺兰祥的这一作为也被百姓四方传开,于是盗墓的情况逐渐变得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止息住。

贺兰祥就用这么一个自然而然的小小善举,居然刹住了盛行已久的盗墓歪风。“……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上行下效的威力,就是这么厉害。

铁血柔肠的大将军,用一个小小的仁善之举,刹住了当地的盗墓歪风

荆州古城

不过,他的仁德治理还远远不止荆襄这边。大统十六年,也就是550年时,已经被拜为大将军的贺兰祥又奉舅舅命令,北上陕西,修筑泾渭渠堰。“……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他修建的这座富平堰,地点在今天的陕西富平县,当时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还为他立了一座庙,取名叫贺兰观。

贺兰观位于留古镇,到了近代,上个世纪的1958年,当地还用贺兰这个名字成立了生产大队。改革开放后,1984年又正式改成为行政村,就是今天的富平县留古镇贺兰村。

一段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就这样奇迹般地走到了今天。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位上马能驰骋疆场、下马就造福一方的少数民族大将军年仅48岁就去世了。

但是,他的英名,就像雄伟如万马奔腾的贺兰山脉一样,将永远长存在天地间!

史料出自《周书·卷二十》,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