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本期儒家故事的主要人物為【陸秀夫】

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陸秀夫

陸秀夫(公元1238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揹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二歲。

儒家故事

陸秀夫投海

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南宋滅亡的時候,有兩位宰相以身殉國。一位是右丞相文天祥,另一位就是左丞相陸秀夫。

陸秀夫 是楚州鹽城(在 今江蘇)人,南宋理宗景元元年中進士。淮南統軍大將李庭芝愛讀他的文章,就請他加入自己的幕府,參贊軍務,處理文稿。陸秀夫才思敏捷,文筆清麗,在李幕眾多的文人中出類拔萃。南宋恭帝德祐元年,元軍分道南下,局勢危急,李庭芝幕府中平日裡高談闊論的一班文人都四散離去,只有陸秀夫堅持不走,要和李庭芝共患難。李庭芝極為感動,就把他推薦給臨安朝廷,朝廷任命他為司農寺丞,不久連升為宗正少卿、禮部侍郎。

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元軍破臨安,陸秀夫奉命前往元軍大營求和。他不願接受屈辱的降約,設法從元營脫身。這時,度宗皇帝的楊太妃正帶著益王、衛王兩個孩子在一群官員的護衛下向溫州撤退。他追上二王的隊伍,大家佩服他的才幹,推他為主持人。他帶著這支隊伍來到溫州,仍然立腳不穩,又向福州撤退,一面派人四出尋找大臣陳宜中、張世傑等,要他們前來會合。陳、張先後來到,於是就在福州擁立益王即宋皇帝位,陸秀夫進升端明殿大學士兼知樞密院事。

益王年紀太小,由楊太妃垂簾聽政。在顛沛流離的大難中,有些人見皇室只剩下寡母孤兒,態度不免輕慢起來;只有陸秀夫始終恭恭敬敬,對皇室尊重不減平時,有次楊太妃朝見群臣的時候,低聲下氣,自稱“奴家”。陸秀夫聽了,禁不住心酸落淚,奏道:“太妃娘娘不要這樣。大敵當前,全靠禮儀法度才能維持;若是自亂法度,豈不成了烏合之眾?”幾個一貫不尊重皇室的大臣當場羞得無地自容。

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福州危急的時候, 宋君臣路沿海岸南撤, 前往最後一個重兵據守的大據點厓山(在今廣東新會)。益王經不起驚嚇勞累,得病死去。群臣都喪失了鬥志,暗地裡商量要想解散朝廷,四出逃亡。

陸秀夫知道了,嚴厲斥責他們的怯懦行為。問:“度宗皇帝的親骨肉衛王還在,大家一散, 他怎麼辦?周武王有兵三千,可以滅商得天下;我們現在百官俱全,大軍數萬,難道還不夠圖謀復國的大計嗎?”

眾人無話可說,於是聽他做主,退到厓山,集結戰艦千餘艘,士兵近十萬人,準備作最後的搏戰。

在厓山時,陸秀夫升任左丞相。 他與大將張世傑分工,由張負責作戰軍事,他負責日常政務和大軍的後勤供應。舉凡籌措軍糧,調配工役,安排供給,處理政事,維持朝儀等,他都處理得井井有條;各種軍、政文告、實錄,也樣樣都由他經手。他還親自擔負起教導小皇帝讀書的責任,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給衛王講解《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中的篇章大義。

儒家故事——陸秀夫投海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二月,元軍破厓山,截斷了陸秀夫和張世傑的聯絡。陸秀夫指揮艦隊奮力拼殺,無法突圍,就來到皇帝的船上,向皇帝說:“不要怕!陛下決不能落到敵人的手裡,臣來保陛下到列祖列宗身邊去!”於是,他抱起小皇帝,背在背上,走出船艙,縱身跳入大海,年僅四十二歲。

兩宋的歷史充滿了屈辱與苦澀,然而卻由陸秀夫的殉國而在它的最後一頁畫上了一個有力的句號。

好了,奇點書院本期的儒家小故事到這就講完了,您有什麼收穫和感想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一起分享哦,讓我們一起期待一下個小故事吧。

熱門儒家故事

奇點

書院

奇點書院在於提供知識分享和讀書、學習交流的平臺,每週分享讀書感悟、體會心得,每週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分享,每天都能遇見新的自己!期待分享下一本好書的心路感悟吧!

除了讀好書,我們還會有不定期的小故事、小知識、小新聞、小感悟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哦。也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把你們的故事和感悟發來在這個知識社群裡跟大家一起分享哦!

奇點書院

奇點書院將為大家提供更為豐富的內容,大家多多支持小編喲。

有意一起加入我們的小夥伴可以留言聯繫小編或者投稿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