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在凤姐屋里遇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正是贾蓉。古人盛行早婚,但十三四岁就结婚的到底比较少,尤其是男子。除非是像康熙皇帝那样,主弱臣强,皇权受到威胁,急欲通过联姻来稳固地位。贾家并没有这样的忧虑,贾蓉娶妻,应该在十五岁以后,才比较符合常理。

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这样算来,贾蓉和秦可卿结婚,到现在至多是两三年的时间。秦可卿的相貌、气质、为人、行事,样样是上等之选。贾母对秦可卿的评价是:“极妥当的人,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辈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这个评价比较高,是建立在相貌和为人处事两方面的,而不是一见惊艳的感觉。换言之,贾母对秦可卿,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才产生了认可和高度评价的。

贾蓉和尤二姐调情,列举荣国府的丑事:“那边大老爷这么利害,琏叔还和那小姨娘不干净呢。凤姑娘那样刚强,瑞叔还想他的帐。”贾瑞和王熙凤之间,纯粹是单相思,王熙凤派贾蓉贾蔷去敲诈威逼贾瑞,使贾瑞病死。但贾蓉仍把这件事归到荣国府的丑闻之中——如果是贾瑞的丑闻,一个寒酸的远支亲戚,没有必要在尤二姐面前提起。可见那个时代,对女性要求之严:有人觊觎你,就是你的丢人事。

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如果贾珍和秦可卿产生了私情,恐怕很难瞒得长久。就像王熙凤夫妻向鸳鸯借当,这样的隐秘事还是很快被邢夫人察知了。而秦可卿作为出嫁不久的少妇,丫鬟一定贴身侍候,很少有独处的时候。要跟贾珍保持暧昧而不被人发现,恐怕是很难的。即使下人没有确切知道二人的私情,只要对其行动略有微词,哪怕是不可靠的猜测,也会对秦可卿的名誉产生极坏的影响。贾母也就不会得出“重孙辈中第一得意之人”的结论了。

答案只能有一个,秦可卿和贾珍的私情,发生的时候很短。

当初贾珍与秦业结亲,是因为“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是对秦可卿满意,但也有家庭背景的因素。这时候的贾珍,恐怕不会想着,娶一个媳妇来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

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秦氏进了门,除了美貌之外,更兼风情万种(卧室的铺陈摆设可见一斑),对贾珍肯定会产生吸引力。相处久了,贾珍也发现,秦家家道不兴,经济窘迫,而且秦可卿并非亲生,却是收养的弃婴,养母也已经去世。那么,如果在婆家有什么事,娘家也不会有人替她出头。

秦氏娘家的弱势,壮了贾珍的色胆,让他敢于对儿媳下手。但是,这一定是最近的事,丑闻还没有传播开去。

从脂批的“淫丧天香楼”可以推知,天香楼是贾珍与秦氏私情的重要场所,很可能就是他们偷情的地点。因为宁国府中人来人往,贾珍除了尤氏还有众多姬妾,想找个安全的地方不是那么容易的。天香楼上能看戏,楼下有箭道能习射,比较空旷,应该是在花园里,不是在正室或者厅堂附近。贾珍和秦氏到此偷情,可以(暂时)瞒过尤氏和众人,却有可能被常常醉酒、没有固定工作的焦大发现。于是有了焦大醉骂一幕。

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焦大醉骂的时候,这段不伦之恋,应该还处于地下情的状态。凤姐和贾蓉也只是听到骂得不堪,装作听不见,未必知道“爬灰”竟是实指。否则贾蓉戴绿帽子而被当众拆穿,多少会有点不自然,不可能跟凤姐一样若无其事。而尤氏更不知情,直到第二年中秋以后,对璜大奶奶说起秦氏的病,长篇大论,情深意切,显然到这时还是很爱护秦氏的。

张友士来看病,只把脉而不问病情,就能对病状说得头头是道,可见医术高明。但他预言春分“全愈”,委婉指明死期,却与秦氏隆冬暴毙不符。可见秦氏并非自然死亡,很可能是自杀。

既然焦大都知道了爬灰的事,秦可卿为什么还受人待见?

为什么自杀?当然是活不下去,活着比死理难过。王夫人以为绣春囊是王熙凤的,说“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大宅门里的奸情曝光,足以促成女当事人的死亡。秦可卿的自杀,多半也是因为奸情的忽然暴露。

贾蓉是个聪明人,妻子与别人有奸,他可能逐渐有所察觉,所以对妻子的死并不遗憾。尤氏则因为贾珍放荡惯了,不能详知这些婚外恋的对象,竟然是自己异常满意的儿媳妇。奸情曝光、秦氏自杀,连续的意外打倒了她,让她以“犯了旧疾”为推辞,不肯出面见人。至于贾母拦阻宝玉去看刚死的秦氏,不能理解为对尤氏冷淡,因为大半夜的,叔叔去奔侄媳妇的丧,任谁也会拦着。

或许贾母这时候还不知道那乱伦之恋,或许已经知道了也是刚刚知道。贾府的其他人,也大致如此:还没等他们了解详情、对秦氏起鄙薄之心,已经听说她死去的消息。她不肯、不敢、或者不甘心面对这种种不堪, 就干脆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