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故事」沛縣十里二神仙的傳說

十里二神仙


沛縣素有“漢皇故里,明先世家”,也是太上道祖老子晚年歸居長達45年的地方,可謂“老子第二故鄉”。

又是漢留候張良的封地,有著“老子故居,孔子問道,留候世家,天師故里”之稱。

明朝末年,在這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沛縣大地上,先後孕育了二位神仙,分別是張神仙和閻古古。因為兩家東西相隔十多里地,故有“十里二神仙”之稱。


「道教故事」沛縣十里二神仙的傳說


張神仙是張天師後裔,姓張名奉,又名靜慈,道名衝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九月九日生於沛縣千秋鄉,明萬曆五年(1577年)入道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五十代天師張國祥門下,系正一天師派五十一代入室弟子,三山滴血派20代衝之輩。

張靜慈有詩《衝玄體道》曰:

三張紫府混元閣,

師尊國祥妙法傳。

麒麟殿前神仙客,

萬法宗壇起祥煙。

三十三天幾度劫,

謫降人間道根源。

御書宗傳元壇印,

金冠玉帶十三年。

愚子慈母一片心,

青牛白鹿入洞天。

萬般神通開示人,

誰知貧道是神仙。

  • 風水寶地

張奉的父親是一位有才有德的舉人,棄官從道雲遊四海不知所蹤,張奉隨其母時氏仙居沛縣西南十里的黃莊和王莊之間的草菴子裡。

為侍奉慈母,便從江西龍虎山嗣漢天師府下山迴歸故里,一邊在村後的老君堂掛單傳道,一邊靠打短工侍奉老母親。

明神宗二十五年(1597年)夏日的一天,張奉獨自在地裡忙活除草,突然聽到不遠處有人在爭執所謂的風水寶地。仔細一聽,原來是天師祖廟混元閣的兩位風水大師在打賭,只聽一位風水大師說:“咱倆別爭了,在此處埋一個雞蛋,再插上根柳條,三天後看結果。

如是柳枝發新芽,地下有小雞的叫聲,就是風水寶地;如果柳條幹枯,雞蛋燙熟了,就是火地。”兩人做完一切便匆匆離去。

張奉聽的仔細看的明白。第三天一大早張奉急忙來到這片草地,果然柳枝吐新,地傳雞叫。

心中暗喜,他急忙將事先準備好的柳枝和煮好的雞蛋給暗中調換了一下,便隱身附近。不一會,兩位風水大師到了,一看柳枝枯、雞蛋熟,便長嘆而去。

五、六年後,張母於萬曆三十一年五月初十無疼而終,享年七十九歲。張母生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臘月初八,張奉時年四十三歲,為母親以五兩銀子買取王嘉謨三畝三分地及路一條,做為母親墳塋之地,並立碑為約,以示後人。

張奉將母親安葬在風水地的那天夜裡,大風整整颳了一夜。第二天,張奉母親的墳頭變得跟小山包一樣大。

張奉在張母的墳地東北方始搭茅草菴子為母守墓。

  • 混元得道

萬曆三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此日是上元佳節,天官賜福日。在沛縣西40裡的邱莊祖天師廟混元閣舉行張天師聖誕1570週年祈福法會。

張奉在混元閣值殿,這幾天因混元閣的貢品成山,什麼三牲、美酒、各種水果、米、面等等。

可是第二天就不冀而飛。

天師祖廟張道長掐指一算,有狐仙作怪,命張奉想方設法智逮狐仙。


「道教故事」沛縣十里二神仙的傳說


今天是第二天法會,一天下來又是很多的貢品,供奉混元閣的諸位神仙。混元閣是天師祖廟的一個殿堂,府門坐北朝南,府門是座青石牌坊,上有楹聯為:周降老子傳道德;漢出天師說妙經。祖廟佔地近百畝地,三宮九殿,十亭二池,松柏參天,香菸繚繞。

相傳祖老天師幼年在此學習《道德經》的地方,也曾救過一隻狐狸……張奉便想了一個法子,於是藏到老君神像後,看看到底是人是神還是仙?晚上子時,突然在眼前驚現一美女,勝比四美。

不一會,她四處看了下,便口吐一丹,上下浮動。此時貢品逐漸吞入腹中。張奉看著嚇出一身汗,默唸《張天師寶誥》《金光神咒》《五雷咒》,然後大喝道:“畜生,還不現出原形更待何時?”那美女轉身就跑,張奉奪下飄浮的仙丹,一口吞下,那狐仙立刻現了原形,是九尾仙狐,倉皇逃竄。張奉因吞了仙丹,而道行大增,可元神出竅,分神化氣。

  • 借牛拉塔

張奉自混元閣得丹後,又因是個孝子,感動了高明大帝祖老天師張道陵。

一日,張天師變化一農夫,點化張奉,送給張奉一把三五斬邪御清鐮,還說:“吾府有粒九轉金丹,有緣服之為神仙也。”張天師詩曰:

你本天師裔,

賜爾御清鐮。

裝憨看痴人,

戊午白雲間。

說畢,那農夫現了真身,頭戴三清冠,身高九尺,長相奇特,眉骨很寬,頭頂硃紅色,眼發綠光,耳旁頭髮束有兩角,身穿硃紅八卦衣,手持拂塵而飛昇。

張奉一看原來是祖老天師,誠慌誠恐伏首跪拜。張奉按張天師點化一一辦了此事。

回家後,一心想為老孃立塊碑。有人說:“張奉,你孃的墳大的如山,小碑可不協調。

沛縣城裡有個鐵塔拉來給你娘當碑最配啦!”張奉也裝憨作痴答應了。於是張奉四處故意借麥桔搓繩,又到處借牛,說要進城拉鐵塔。

人們都說張奉憨到家了,也笑著答應借牛拉塔。

可是當天誰家的牛也沒借,第二天,張奉孃的墳頭前真的矗立著一座鐵塔,而各家的牛都四蹄滴水,氣喘吁吁。

張奉遇見一位王嘉凡,說:“你家的牛在拉塔時不小心碰掉了兩顆門牙。”王嘉凡說:“沒事!張師傅。”於是王嘉凡回家一看,那牛果真少了兩顆門牙,尚有血痕,汗流滿地。

  • 一顆高粱

萬曆三十二年,張奉在母親墳西邊種下了五顆高粱,他種的很特殊,一塊地四角各一顆,當心種一顆。

有人嘲笑說:“太稠了!”他乾脆把四角的都砍掉了,只留下當心一棵。

到了秋天,這棵高粱長得像大樹一般,張奉爬上去,用杆子一打,高粱像下雨一般從天而降,一直下了三天三夜,地裡的高粱堆積的比山都高。

人們紛紛將高粱運回家。八月下旬,黃水挾秋潦卷決堤灌城,老百姓靠高粱充飢共渡災荒。

  • 燕京遊玩

黃災剛過,民不聊生。張奉有三個朋友常常溫飽不能解決。

一次,張奉給朋友說:“今天美餐一頓。”朋友們都說:“只能畫餅充飢,望梅止渴呀!”張奉笑著說,請到草菴一看便知。剛才什麼都沒有,瞬間美酒佳餚山珍海味一大桌子。

於是,張奉和朋友們一塊盡享美餐!有位朋友說:“沛縣黃災嚴重,何日才能恢復良田房舍?我等貧賤之命,怎見京城之樂也!”張奉笑道:“要不,貧道每人給您一枚萬曆通寶,按我做法方可燕京一遊。”

他們都喝的酒氣沖天,醉話連篇……張奉給他們講:“這枚萬曆通寶,每人一天只能花三次,三天後午時相聚承天門東南便可閉目回還。”

朋友按照張奉的方法都手持萬曆通寶,唸唸有詞,閉目幻想……只聽得到處吆喝,鑼鼓喧天,一睜眼果見天子腳下一片繁華的景象。

他三個朋友酒醉未醒,到處溜達,逛京城,看社戲,吃山珍,喝美酒。

不知不覺,三日即到,只見張奉笑著走到三位朋友身邊說:“今日午時,我們相聚承天門東邊的石獅子處。”

可有一位朋友心想:“今天就要離開此處了,將一天三次花的錢多買些東西回去。”

於是這位聰明的朋友掏了一枚萬曆通寶買東西,不一會兜裡又有一枚,一連三次買了不少東西。

他又到處買些貴重的東西。

三次掏完錢幣,還差兩枚就能買下這些東西。可等了一陣子,眼看午時將至,怎麼也掏不出了

這下可急壞了,轉身就跑,被店老闆追上狠狠打了一頓。

張奉和那兩位朋友相約之處,來不及等這位朋友啦!施法迴歸沛地。這位朋友只好流浪街頭謀生。

據說他幾年後也做起了小本生意,十年後曾回沛為張母林地種植大量松柏楊柳。故有後來的神仙林之說。

  • 肉身飛昇

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夏日,張奉時年五十八歲。張奉近日聽到天邊的仙樂不時奏起,祥雲朵朵。

祖老天師張道陵的詩曰:“裝憨看痴人,戊午白雲間。”張靜慈便覺大期將至,留詩一首《無題》:

修勤持儉六七載,

精養丹田半百年。

道自衝玄明清後,

祖劫丹爐煙雲間。

今逢戊午期登天,

衣冠作冢侍母前。

清明時節帶風雨,

常隨天師上清還。

金烏玉兔不計年,

人生不過三萬天。

六道輪迴實可怕

孝感洞天修仙緣。

由於今年閏四月,五月麥子大豐收,各家各戶都叫張奉幫忙,他都答應了。這時,奇蹟出現了,只見滿地麥子齊刷刷地倒下,卻不見張奉的影子。

人們驚奇地喊道:“張奉成神仙了!”就這樣,張奉借眾人的口氣,白日飛昇。

他在空中對家鄉父老磕了三個頭,留下幾行淚,然後隨仙樂飄然而去。

張天師接引張奉至靈宵寶殿被玉皇大帝封為“正一衝玄大慈仁聖張仙帝君”,掌管雹兵洪將等八百神將。

上主三界二十八天仙籍,中主人間子嗣壽天禍福,下主十殿冥王十八層地獄接引事。

張奉肉身成仙,後人尊稱為“張神仙”。人們在他母親的墳塋東南側建了一座張奉衣冠冢。

張母的墓地逾築逾大,大家一起用手捧,用銑挖,用衣兜,連帶水的泥土都築上張母之墓,驚奇的是衣服上卻沒留一點泥土痕跡,

第二年人們紛紛集資為張神仙建一道觀,取名為“仙林庵”。張母墓和張奉的衣冠冢便稱之為“神仙林”。

從此,每年清明節和九月初九便成了一年兩次廟會的傳統節日。

  • 風颳葛莊

有一年,玉皇大帝降旨,命張奉去淹沛豐一帶一千個村莊。

張奉領旨後犯難了,不忍淹家鄉,正巧沛縣境內有個叫“千莊”的小村,他只好舍小保全,發水淹了“千莊”。

玉皇大帝知道後,憤怒之下說:“下界沛豐,暴殄天物,飯菜拋撒,信仰不純……”又命張奉風颳各莊,以示懲戒。

張奉領旨後疏通了執行官等,將“風颳各莊”巧譯成“風颳葛莊”。這樣,瞞天過海的糊弄過去交了差。

1957年7月10日9時許,豐縣頂天立地的一股強風呼嘯而來,沿途風伯把風底向上托起,從房屋上空滾滾而過,到達豐縣葛莊漫卷而去,一切地面之物盡被摧毀,房倒屋塌,人畜皆傷,損失慘重。

張神仙家鄉觀念很強,有一年洪水從樹梢上漫過去,百姓躲得了性命。明末清初,愛國名士閻爾梅遇險,曾被張神仙搭救。

  • 張仙送禮

有人傳說在黃河上曾有人看見過張神仙,災年曾有人過黃河逃荒,船行河心,起了大浪,眼看就要傾覆之險,忽有一條大鯉魚跳上船來。

船老大高喊:“沛縣的貴客,張神仙給您送禮來了!”坐船的沛縣人慌忙起來刻一片魚鱗將魚復扔河裡,渡船就平穩了。

  • 二仙下棋

閻古古又名閻爾梅,又號白耷山人,明末沛縣人,明崇禎三年舉人,甲申、乙酉間為史可法畫策。

徐州二遺民之一,散盡家財結交豪傑之士,立志復明。“一驢亡命三千里,四海為家十二年。”

晚年居沛縣劉河崖寫詩畫畫安度晚年。

相傳,少年趕考,曾夢“八步鄰居”相幫;晚年時,張天師賜他一支神筆“金剛御花神筆”;曾趕華山集回去路上畫虎起莊名“虎王集”;為女兒出嫁“書畫嫁女”;女婿求畫“眾星捧月”等,流傳著許多美好的傳說。

康熙十八年(1679年),閻古古仙逝。

閻古古被後人奉為“白耷真人閻祖仙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沛縣出了一位甄名醫,能包治百病。

一天夜裡,這位甄先生家裡來了幾個人,接他出診。甄名醫嫌天黑路遠,不願出診。


「道教故事」沛縣十里二神仙的傳說


來人再三央求並答應來回都不要先生髮愁,自會好接好送。甄名醫坐轎而去,不知走了多遠多久,來到一片深山老林,等甄先生醫好病卻無人送他回家。病人家屬不肯送他,甄先生有點生氣。

接甄先生的人說:“先生莫怪,一會帶你見一位故人,他自有辦法送你回家。”於是隨其來到一個洞府,到處奇花異草,人參靈芝,黃鶴白鹿,煙霧繚繞,別有一番神仙洞府,只見張神仙和閻古古兩人正在下棋,甚是吃驚,如夢似幻。

甄先生正看的出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片刻間,閻古古說:“甄先生住些時日吧!”甄先生忙拜跪道:“老仙師,我家有八旬老母侍奉,還得為民醫病,就不能久留啦!” 閻古古哈哈一笑,從地上撿起一根秫秸,破了一段秫秸皮,告訴甄先生說:“請先生眼睛閉上。”

閻古古吹了一口氣,貼在了閻古古眼皮上,當甄先生睜眼的時候,發現自己在家裡了。

只聽見有人喊:“甄老爺,你怎麼一去半年才回來呢?”家人四處尋找也無音信……甄先生一想不對呀,才去了不到二天的時間,在洞府也不過半天時間。第二天一大早,東到仙林庵上香,西至鹿樓杏花村劉河崖閻古古墓祭奠,最後到邱莊天師祖廟求籤問卦,答謝神恩。

民間十九年(1930年),仙林庵老道長李祖漢主持廟務,可惜的是1941年10月1日不小心焚香火燒了大殿,燒成一片廢墟。

1987年夏初,有位放牛小孩,在仙林庵西側小河橋水裡出現了一位老太婆影子,認為是張神仙之母顯靈,引得萬人信眾祈福上香。2008年,張天子任沛縣神仙林道院住持。

  • 廟會顯靈

有一年廟會,人山人海,到處是信眾從四面八方來仙林庵上香祈福。張神仙變化一乞丐在廟外乞討。

頭髮蓬亂,衣服爛臭,相貌奇醜。人來人往無人問津,屎殼郎飛來飛去。張神仙抓一個便吃,抓一個又吃,將殼吐出來。

香客們都忙著在廟觀上香禮拜三清、玉皇、天師、張神仙等,也沒有一個人給這位乞丐送點吃的。

不一會,乞丐便起身長笑而去,有心人一看,那屎殼郎殼怎麼都變成了核桃皮?人們都說:“張神仙顯靈了。”香火更加旺盛起來。

在核桃皮邊張神仙寫了一首詩《真真假假》:

世上痴人真可笑,

只信假來不信真。

廟堂泥神非真我,

衣帽爛衫是吾身。

到處求神拜神仙,

不如家中奉雙親。

肉眼不識真和假,

忠孝虔誠憐憫心。

張神仙、閻古古兩位神仙成了沛縣的保護神。十里二神仙由此而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