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箏「飛進」紐西蘭校園 非遺文化展現異域風情

9月14日,在新西蘭惠靈頓卡皮蒂的科納科納毛利學校的操場上,幾十個巨大的中國風箏在空中飄蕩,有長達數十米的蛇形風箏、八爪章魚風箏、京劇臉譜、功夫熊貓、古代仙女圖案的風箏……跟隨著風箏的起落,孩子們在操場上來回奔跑雀躍,嬉鬧歡呼。

中國風箏“飛進”新西蘭校園 非遺文化展現異域風情

這是科納科納學校的四年級學生在參加中國風箏體驗課。在過去一週時間裡,由新西蘭中國文化中心、山東省文化廳共同舉辦的“非遺進校園——山東濰坊風箏扎制及展演活動”先後4次進入惠靈頓地區的馬斯登女子學校和科納科納毛利學校。

山東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代表性傳承人郭洪利為當地學生講解中國風箏的歷史,並親自展示傳統中國風箏的“扎、糊、繪、放”4項技巧。

中國風箏“飛進”新西蘭校園 非遺文化展現異域風情

“在中國,風箏上往往繪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以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郭洪利鼓勵孩子們創作屬於自己的“原創風箏”放飛校園上空,讓孩子盡情發揮想象力,不拘一格在紙上隨意描繪自己最心儀的圖案。“你們的風箏雖然簡單,但都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風箏“飛進”新西蘭校園 非遺文化展現異域風情

馬斯登女校七年級的伊莎貝拉畫出一隻栩栩如生的大熊貓,並用工整的中文寫下“熊貓”二字。她興奮地說:“真希望有機會去中國親眼看一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另一名七年級學生佩奇·馬丁則以一幅毛利特色的貓頭鷹畫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說:“希望我製作的這隻毛利風箏,可以帶著新西蘭毛利部落的傳說,飛到中國去。”

中國風箏“飛進”新西蘭校園 非遺文化展現異域風情

梅西大學老師、有多年風箏製作經驗的新西蘭毛利藝術家阿提提韋帕認為,中國的風箏與新西蘭毛利文化有歷史淵源。毛利語中有一個詞,專指毛利人的風箏,字面意思是用植物纖維製作的會飛的鳥,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