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老牛」何時見頂?

日前和一位香港資產管理公司老闆聊天。

在過去幾年,他們已把近八成的資金比例轉移到美國市場,剩下兩成才留在中港股市。操作上大致是,在美國市場以基本面分析,投資一些收入及盈利穩定增長的公司,買入後便不用理會。而於中港股市就炒賣含量較高,因為就算是大型藍籌,在內地政策影響下,也是大起大落,中長線盈利波幅也大,更花心神跟進。

不過,隨著美國加息,美股投資部份,來年可能需要另尋樂土。

美股“老牛”何時見頂?

決定兩地市場特性,除了公司的盈利穩定性外,市場參與者也是重要因素。美國市場這幾年,由三大類資金買進。

第一類為回購資金,美國低息環境下,大企業發債成本低,加上不少企業決策人為專業管理人,他們上任時大多會獲發認購證,因此也有誘因推出一系列的回購措施,推高股價。反觀中國市場,主導的都是國企及家族企業,所以即使有認購證,要推出回購策略,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第二類則為退休基金,美國資本市場累積時間比較長,加上美國人對投資物業的興趣,比起中國人低,投放於股市的資金比也較高。而他們的投資行為,也以基本面為依據,出手也是有序買賣,形成更高的穩定性。中國近年保險資金及養老金投放股市也多了,但仍遠不及美國。

第三類就是指數基金(ETF),過去幾年追蹤不同指數的基金,於美國及全世界賣到成行成市,美其名曰,以較低收費,買入一籃子股票。不過,時間愈久,有點變成一窩蜂的買入同類股票,逆轉起來,殺傷力不弱。

基本上現時美股估值已處於歷史偏高位置,支撐這高估值的主要原因是,其企業的盈利持續性甚佳,以及源源不絕的資金流入。問題是,美國聯儲局一級級加息後,大企業的利息開支將相對增加,可作回購的資金也會減少,而指數基金基本上是助力,升幫助推升,跌也會撤走,只有第二類資金是股市死忠。

綜合來看,美股暫時發生股災的幾率仍然不高,但來年就要面對逆大勢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