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人繞不過的坎:富養兒孫窮養老!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比2016年的出生數據1786萬人下降了3.5%。

2018年,從媒體和專家紛紛發聲要採取各種舉措提振二胎生育情況來看,今年的新增人口數據大概率也是持續下降的。

中國老人繞不過的坎:富養兒孫窮養老!


隨著新增人口的迅速下降,中國邁向老齡化社會的速度也在加快。可中國老年人的養老水平和觀念卻沒有跟上這種速度。

一份老年人消費調查問卷顯示,在接受調查的兩千多位老人的日常開銷中,30.74%用於日常開支,23.51%用於補貼兒女,只有3.3%用於自己的休閒生活。

這或許能代表目前大多數中國老人的真實情況:養老可以窮一點,但是兒孫卻要富養。

和女兒住了9年,她選擇搬出去

這是湖南一位71歲老人的真實故事,她退休後把自己住的房子租了出去,搬到了女兒家住,這一住就是9年,在9年的時間裡她資助了女兒一家10萬買車,買菜做飯搞衛生一人承包。

幾年下來,自己的養老積蓄加退休工資,花在女兒一家身上的有幾十萬,而自己連新衣服都沒買過幾件。

日常生活中買米、提大件玩具,都是自己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車的福都沒享過。

中國老人繞不過的坎:富養兒孫窮養老!

2010年,老人終於決定要搬回到自己家住了,因為在女兒家住的這些年,身心俱疲,高血壓也起來了。為了圖個清靜,老人決定乾脆搬出去自己住。

在中國,這種情況其實非常普遍。

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就表示,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把更多的金錢和精力都投入給子女,有時結果卻適得其反。

事實上,兒孫自有兒孫福,老人懂得富養自己才是不給子女添麻煩。

子孫富養要有度

我們身邊的很多老年人其實都有一個觀念,那就是手裡有一分錢,就想著給兒孫買這買那。自己卻捨不得吃穿,過得緊巴巴。

但是這種付出卻未必會換來子女的孝順,我一個同事的外公就經歷了這種遭遇。

他外公外婆都是農村人,外公早年退休後又一份穩定的退休工資,她外婆還開了一個小賣部,老兩口退休生活在農村雖然談不上富足,但是也不算拮据。

中國老人繞不過的坎:富養兒孫窮養老!

老兩口生了兩個兒子,兩個兒子又各自生了三個孩子,按照一般觀念那是子孫滿堂,應該非常幸福才是。

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兩位老人盡心盡力帶著孫子孫女,手裡但凡有一點兒好的,都會給他們。逢年過節、開學放假還總會給孩子們發紅包。

幾年過去,花出去的時間和金錢都不少,可是兩個兒子都不開心了,原因就是互相覺得不平衡,誰對誰好一點、壞一點計較起來了。

結果大鬧一場,老兩口和兒子兒媳的關係疏遠了不少,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無私花出去的時間和金錢怎麼就換來了這種結果。

老兩口後悔,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多花一點在自己身上呢。

讓老人過得好一點,需要兩代人的努力


事實上,老人退休了過的好一點並不難。需要的只是老人在觀念上的一點點轉變,以及年輕人的一點點努力。

中國老人繞不過的坎:富養兒孫窮養老!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到來,老人養老的觀念也要慢慢隨著改變,老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老年生活與精神世界。物質上善待自己,給自己多一點精神享受,花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而子女也要有意識提前準備,多積攢財富,為爸媽富養老提供條件,畢竟老年人最需要的陪伴和關懷,也是需要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時間基礎來支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