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家譜不是隨隨便便可以修的,尤其是在一些字眼的使用上,一定要小心,千萬別用錯了。

名、字、號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名:

宗譜中一般都有名(即譜名,宗譜的字輩通過譜名來體現)。

現在修譜,一般不再搞譜名,名字即為譜名

舊時人們在日常交往中,只呼其字而不叫其名,即所謂避諱,直呼其名是對這個人的不尊重。

字:

就是古人平時的稱呼。如李白,字太白,杜甫字子美,平時見面就稱呼對方為“太白”、“子美”,而不叫其李白,杜甫,就是避諱,表示尊重。

現代人很少用字。

號:

號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舊譜中的號一般是年長者或有一定功名的人出於一種成就感,或出於某種因素,自己給自己提出的。

所以不能把幾歲孩子的小名稱為號,那是對號的一種誤解

注意:

古人有姓、名、字、號,字通常由長輩來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後由父親取字。

如今修譜時,如族內形成共識按字輩定新錄入成員的譜名,擬將原名寫為“一名××”或“字××”

同時,不能把舊譜中的名隨意去掉,也不能把舊譜中名、字隨意調換。如有曾用名,可用“又名××”加以彌補

配、娶、繼配、聘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配:

宗譜中的“配”是男子結婚的專用詞,配即元配。即對方為未婚,也稱處子,書“配某地某姓某公女”

娶:

“娶”則指對方為再婚女子,也稱“醮婦”。書“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繼配:

“繼配”指前任妻子已死亡或離異,又與後任妻子結婚。

再配若是處子則書“繼配某地某姓某公女”;再配若是醮婦則書“續娶某地某姓某公女”。

聘:

“聘”指男子定親,雙方夫妻關係已經確立,但未完婚。舊社會對定親非常重視,一旦定親,女方即為夫家人。

故有“未婚卒,葬某地”之記載。

注意:

在“配”和“娶”兩字並用於一宗譜時,配和娶用詞含義是有區別的,一字之差,意義不一樣。

所以不要隨便把舊譜的配改為娶,個別宗譜只寫娶而不寫配,這種情況另當別論。

另外,現在修譜,一般不寫聘,而以結婚為準,年近五十未結婚者,可寫“未娶”。

適、字、未字、待字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適:

該女子已出嫁結婚書“適”。

字:

舊時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該女子已定親尚未出嫁曰“字”,與男方的“聘”相對應。

未字:

該女子尚未定親曰“未字”。

待字:

該女子已介紹對象,但尚未舉行定親儀式曰待字。因稱女子待嫁為“待字”。故又成語“待字閨中”。

注意:

宗譜中“適”為女子結婚的專用詞,因此現在修譜,不要惟恐別人看不懂,就把“適”改成“嫁”,這就與歷次修譜用詞不一致,而且失去了“譜味”,故女兒出嫁仍寫“適”為宜

出贅、入贅、招贅、孀贅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出贅:

本姓男子招女婿出去宗譜中書“出贅某地某姓”

入贅:

外姓男子招女婿進來

招贅:

舊譜世系表均以男子為主體,本姓女子招女婿都以女婿掛線,故表述為“××贅婿,本姓×”。

現在修譜,招女婿多數以本姓女子掛線,這裡主語變成了女性,故應用“招贅”,也可用“贅”或“招”

孀贅:

孀贅即丈夫死後,妻子再找一個男人上門,俗稱“黃泥畔”。

注意:

認定是否招贅不是以女方住在孃家為準,而應以所生子女姓母姓為準。

孀贅情況目前時而可見,我們在修譜時要注意,入譜均以正式婚姻為準,如果找個老來伴,但未領結婚證,還是不錄為好。

出繼、繼子、出嗣、入嗣、承祧、兼祧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出繼:

指本姓男子過繼給外姓做繼子,並改為外姓。

此種情況,在世表中仍需要掛線,並註明出生年月,出繼何地何姓,方便後人明瞭本源。

繼子:

指外姓男子被本姓領養,並由外姓改為本姓。

出嗣:

本宗族由多子方承嗣無子方。

入嗣:

本宗族無子方由多子方來承嗣,俗稱“頂嗣”。

承祧:

在家譜中將某甲之子給某乙一人當兒子,不再給甲當兒子。這種完全帶子的關係叫承祧。

兼祧:

兼祧是以獨子兼承叔(或伯)兩房宗祀的特殊繼承方式,又稱“一子兩後”或“兩房共一子”。

清乾隆朝起規定兼祧子可在兩房各配一妻,二妻間非妻妾關係,而是妯娌關係。

注意:

舊時對繼子入譜都有嚴格規定,一般都要得到宗族同意,並要交一定的田產或財產給本姓宗祠,有的把繼子編入另譜。

現在修譜,繼子和親生子都一視同仁,不再編入另譜,但為了區別親生還是領養,仍寫“繼子”為宜。

“嗣”即繼承。舊時承嗣都有嚴格規定,一是必須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輩份上必須一致,三是親疏上應該由近及遠。

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續香火,同時也繼承財產,故世表一般在入嗣方詳述,在出嗣方略述

殤、夭、年、享、壽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殤:

7歲及其以前身亡書“早殤”。

夭:

8歲至15歲未成年而身亡稱“早夭”。

年:

50歲以下去世,書“卒於某時,年若干歲”。

享:

51歲至59歲去世,書“卒於某時,享年若干歲”。

壽:

60歲及以上去世,書“卒於某時,享壽若干歲”。

注意:

古代對不同年齡人的死亡,用詞有講究,讀其詞即知年齡大概,宜慎用。

另據本宗古譜,作古之人書“生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卒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在世之人書“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生”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家譜在編修過程中付出了很大的功夫和精力,最後的製作和校對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處理不好,就功虧一簣,等於白乾了。下面小編再和各位前輩共同探討一下家譜校對時要注意什麼。

校對名字是否正確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調查中經常會問這個人叫什麼名字,但對這個人的名字具體是哪個字,往往會被一些人忽視。

因此,在校對時要特別注意同音字以及字形相似的字。比如“清和青”,“有和友”,“主和玉”,“全和金”。

核對出生年月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舊譜常常以農曆紀年,而現在公曆農曆並用。因此,在相互轉換的同時,要核對其是否準確。一定要問清到底是陰曆還是公曆

如果宗譜中有干支,可以核對年月表,還要結合生肖核實生年的準確性,一般生肖是不會錯的。

核對時,一定要注意和本人核對或戶或將身份證為準。現在有一點好處是,醫院都會開出生證明,戶口本和身份證也以此為準,修改的可能性很小,且都是以公曆去記錄。

核對配偶情況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在這裡說的配偶主要是指妻子,一般需要進行登記核實的信息有叫什麼名字,什麼地方人,誰的女兒,排行第幾

這樣能讓後代也知道舅家是哪裡。如果是出嫁女,要注意登記清楚嫁給何村何人。

核對地名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現在的地名和之前的地名有所改變,如在本縣可以寫某鎮某村,如在外地要寫明省市縣鎮,然後在具體到村。免得造成後人尋根困難。

核對學歷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對於學歷的要求,新舊譜不一。古代由於教育受限,凡是進土、舉人、貢生都可以寫入新譜。

現在文化程度的表述是大學專科以上進行登記,切勿登記成“大學本科”“大學文化”等,應該具體到學校和專業

核對職稱職務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職稱職務體現出族人的業務能力。世系中職稱應該寫到科級以上,職務應該寫道具體的層級,如處級局長,還是廳級局長。

核對獨生子女掛線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絕大多數宗譜都存在子女掛線情況。出嫁的獨生女掛線應該包括夫妻雙方出生年月日,夫婿居住地,所生子女姓和名。

出嫁女且不可省去姓氏,因為有一部分跟隨父姓,有一部分跟隨母姓。省略了姓氏就不知道這個子女姓什麼了。

核對遷徙地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古代往往是聚族而居,世代不變,如果遷徙到外地會在宗譜中註明村落,免得查找不便。但是現在由於網絡的普及,許多人在婚姻、工作、教育等原因頻繁更換地址。因此,登記的時候,一定要註明什麼原因造成的遷徙

校對內容是否完整

家譜不能隨便修,關於這些“重點”,你知道嗎?

以往修譜時間往往是幾十年到幾百年不等,可能存在缺代或者斷代的現象。

對於上次宗譜中登記的人,如果已經去世,就要補完亡者死亡時間和舞地。

對於未詳及失考的部分,要儘可能的去核實,以免後人更難考證

歡迎各位前輩指正補充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