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富商,为了解决社会腐败亲自办学堂改变国民思想培养了胡适

1870年6月,连绵不绝的暴雨让嘉陵江遭遇了特大洪水,沿线城镇都被洪水冲毁,百姓死伤惨重,流离失所。上海富商叶澄衷了解情况之后立刻捐款万两作为救灾银两。

其他的富商看到叶澄衷这么乐善好施也都纷纷效仿开始捐钱捐物,朝廷为了表彰叶澄衷的善举赐予他匾额作为嘉奖,匾额中写了“乐善好施”“勇于为善”,同时朝廷还封他为二品候补道台。

他是富商,为了解决社会腐败亲自办学堂改变国民思想培养了胡适

善良的叶澄衷觉得捐了这么多钱百姓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些,再加上朝廷也有自己的救灾机制,怎么说百姓应该可以顺利挺过难关。不过,叶澄衷在10月出差经过嘉陵江某个县的时候,他见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想完全不同。

洪水过去了好几个月了,但是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城内一片狼藉。按理说,自己捐了这么多钱百姓不至于苦成这样,他问了当地一个老乡后才知道,原来自己捐的钱被官府层层剥削真正到底百姓手中少之又少,最后连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没有办法保证。

叶澄衷震惊了,他带着满腹怨愤回到了上海。看着朝廷赐予的匾额和顶戴,想到自己捐的钱全被贪官污吏中饱私囊,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禁流下眼泪:“匾值几钱?顶戴甚用?世风日下,大清忘矣!”

之后,叶澄衷茶饭不思,日夜难安,一直在想该如何解决捐款落实在百姓手上呢?他想贪污善款的事情倒是好解决,大不了每次的时候都自己亲自去将银两发到百姓手上。可是这样总归是治标不治本。

他是富商,为了解决社会腐败亲自办学堂改变国民思想培养了胡适

有一次,他到自己办的夜校巡视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要想改变社会风气和人的思想唯有让他们接受教育。

之后,叶澄衷将自己的慈善的重点放在教育上。

他首先在上海慈善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之后在自己的老家浙江宁波创办了“叶氏义塾”为贫穷人家对孩子提供免费上学的机会,之后不断的创办了多所私塾。

临死前,他还嘱咐他人要创办上海第一所民办新式学堂——澄衷蒙学堂。

叶澄衷去世后他的孩子和夫人为了完成他的遗愿,捐了很多钱,后来终于建成了。学校建成后吸引了丰子恺、林语堂、章太炎等多名有名的老师前来任教。

他是富商,为了解决社会腐败亲自办学堂改变国民思想培养了胡适

也培养出了胡适、竺可桢等很有名气的学生,而且这所学校出去的学生都有很大的成就,这些学校也为教育做出很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