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真实历史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有些团迷们会反复去看这部剧,我就是其中一员,剧中南天门一战,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那门南天门战役真的在历时上发生过么?

在云南是找不到南天门的,这是编剧虚构的一个地点.但有个地方,却是真实的,就是松山,松山战役就是中的南天门战役。

揭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真实历史

揭秘松山战役的真实历史

横断山脉的南麓,怒江的西岸,耸立着一座海拔2690米的险峰——松山。它像一头巨大的恐怖怪兽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是抗日战争的物资供给线滇缅公路的必经之地。

20世纪40年代,一支精锐的日军部队盘踞其上,并用了一年的时间修建了极为复杂的永久性工事,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据点。从而牢牢控制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这支精锐的日军是56师团下属的拉孟(松山)守备队,是一支步炮混成部队。指挥官为炮兵出身的金光惠次朗少佐。兵员共计1400名,配备有100毫米重炮群、山炮、战车、高射机枪等强大的组合火力。

揭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真实历史

揭秘松山战役的真实历史

这支日军守卫在松山各个高地大小不一的地堡群里,这些地堡修得诡诈坚固,堡与堡之间通道相连,战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此外地堡里还有庞大的军火仓库。但最重要的,是其坚固程度不可思议。

工事全部完工后,日军曾进行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数颗五百磅的重型炸弹直接命中,竟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日本缅甸方面军总司令河边正三随后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猛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

松山敌军是滇缅大动脉上的毒瘤!而中国军队不得不把这个毒瘤切除!当时要拿下松山,必然是一场军事领域中难度极大的攻坚战,不付出罕见的代价不行。

于是,一场地狱般的血战在松山拉开了帷幕。李弥将军率领第8军将士和其他部队将要在这里谱写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壮歌。

1944年6月4日,30架美军战机以猛烈地轰炸开始了松山大血战的前奏。当松山戴上烟雾弥漫的罩头时,71军新28师(配属有第6军新39师一部117团)官兵从山脚开始了仰攻。中将指挥官钟彬亲随督战。该军另外两个主力师(87、88师配属新28师的84团)和第6军的新39师的主力则绕过松山进攻龙陵县城,以切断龙陵之敌对松山进行增援。

然而,进攻一次次以失败告终。在日军的火网下,士兵伤亡严重,有时白天打下一座山头,夜晚又被日军夺去,山麓到处躺着新28师士兵的尸体。

血战进行到6月底,伤亡惨重的我国军队终于攻入了腊孟寨,击毙日军百余人。同时扫清了松山的外围阵地,将日军压缩于松山主阵地。

一天晚上,荣1师3团约两个连的精锐乘夜悄悄摸上了松山主峰子高地,试图来个斩首行动,捣毁日军的指挥部,不料立足未稳即陷入日军的火力埋伏圈,是夜枪炮声喊杀声彻夜不息,黎明时分,仅有两名带伤的士兵突围出来,讲述山顶的战况。

原来,主峰子高地中央有一个大地堡,而周围有许多卫星状的小地堡,火力四面交叉,又可相互支援,一些中国士兵身上捆满手榴弹,匍匐前进刚接近甲地堡,还没来得及投弹,乙地堡机枪响了。你攻击乙地堡,丙地堡丁地堡的机枪又地把你打得满身弹孔,就这样,各个地堡前都倒卧着饮恨而亡的荣1师的勇士。

这时,82师少将师长王伯勋给李弥出了个主意,那就是挖地道——从松山下面挖通道到子高地,然后用炸药把日军送上天。李弥听后和美军顾问研究了一番觉得可行,决定实施。

地道施工是从8月4日开始的,由第8军工兵营负责挖掘,美国顾问亲自测量计算。为了掩护这个重大的行动,李弥命令炮火天天轰击山顶,步兵每天佯攻迷惑日军。

地道是先挖一个平行的直洞,通到子高地的正下方,然后再根据山势改变方向。每天在美军顾问的指导下,工兵分成几班不分昼夜地挖。然后在开挖好的地洞里安放了共7吨炸药,光搬运炸药的时间花了一天一夜。在当时那种状况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揭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真实历史

揭秘松山战役的真实历史

1944年8月20日上午9点,李弥下令起爆装置启动,炸药在松山主峰炸出了两个40来米宽、30来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飞了。中国士兵迅速地向山顶冲击,没等炸懵的日军清醒过来,第8军荣3团的士兵已经登上主峰。李弥亲自带领战士,跟残敌展开了激烈的近战,战斗依旧很惨烈......。

经过连续十几日激战,直至9月6日,战争终于结束,从主峰上被人扶下来幸存的战士们,已经失去人形,胡子拉碴,眼眶充血,打双赤脚,呢军服成碎条状。

松山血战历时120天,官兵阵亡8000余人,日本守军除一人化装突围全部战死,无一人被俘或投降,双 方阵亡人数之比接近6:1。另外,中国军人伤者逾万。

揭秘《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真实历史

揭秘松山战役的真实历史

在这次战役中接近尾声的时候,日军少佐金光惠次朗这个凶悍的敌酋,也被中国军队的一发炮弹炸成碎片,真是报应!

斩开松山这道险关,立即打破怒江战场的僵局。9月8日,潮水般的部队和后勤辎重通过滇缅公路,开往龙陵。14日,腾冲告捷,怒江的中国军队左右两翼连成一片,向龙陵合击;而日军迅速溃败,向缅甸境内撤退。

松山,宛如一座高耸的抗战纪念碑,永远屹立于怒江之畔,它险峻的身躯向世人昭示:犯华夏者,虽悍必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