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羣衆脫貧紀實

鄖西在線訊 文\特約記者 陳迪祥 圖\記者徐軍 陳迪祥

報道:九月的鄖西,秋雨霏霏,飄飄灑灑。日前,記者從鄖西縣城出發至澗池淘寶村西南行進3公里左右,幾度峰迴路轉後豁然開朗,來到鄖西縣澗池鄉謝家坪村,只見梯田盤山環繞,幢幢農舍矗立山間。

在謝家坪村苗圃基地裡,記者見到徐尤建,50歲出頭、身材結實、聲音洪亮的漢子,村民戲稱他是“刺王”。“雄樹長刺,皂角刺有疏通血管、清熱解毒、抗癌作用;雌樹結皂角,有洗滌功效,可加工高檔洗髮精。”說起皂角刺,徐尤建如數家珍。

“煤老闆”回鄉種刺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徐尤建給記者介紹皂角基地的情況

“我們姐弟9個,我是最小的,小時後家裡很窮,讀完初中就我就出去打工了,記得那年我到陝西渭南煤礦時是18歲,在那一干就近30年......”徐尤建回憶說。

“剛去煤礦,我從挖煤工開始幹,記得那時候餓了就啃個饅頭,困了就在礦堆上休息。那時候,我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堅持下去,多賺點錢把日子過好......”徐尤建眼眶閃著淚花告訴記者。

“在煤礦上一干就是28年,從開始的挖煤工人變為煤老闆,最高峰時承包了9個礦洞,手下工人900多人......”徐尤建說。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皂角刺

2014年,徐尤建萌生回鄉創業念頭。“地無三尺平”是謝家坪村的真實寫照,荒山是這裡最大、也是唯一的資源。考慮到鄖西是南水北調水源區,適合發展生態林,種植中藥材。他考察安徽亳州中藥材大市場,發現中藥材“天丁”120元一公斤。

“這不就是家鄉的皂角樹刺嗎?”考察回來,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徐尤建說:“讓鄉親們看到收益是最好的帶動。”2015年,他帶頭投資50萬元,流轉荒山500畝,全部種上皂角樹,併成立了建業家庭農場。

2016年他流轉村民荒山780畝種上皂角樹;2017年又簽訂1500畝流轉合同,總面積達2500餘畝,已投500多萬元。他牽頭成立皂角專業合作社,註冊家庭農場,聘請16名農民管理。

租用村民房屋,門口曬有一堆皂角刺。徐尤建介紹,這是修枝剪下來的,幼年樹刺色澤淺紅,成年樹刺顏色深黑,只見刺上長刺,形成刺球。記者手不小心被刺了一下,長時間隱隱作痛。“栽下搖錢樹,致富不用愁。種樹3年可收刺。按目前市價,每畝年收8000多元,2500畝年收2億多元。”徐尤建展望未來,激情飛揚。

“會不會有風險?”記者不掩疑問。“我有思想準備。當市場波動跌入低谷,我有實力屯積,當然長遠還要走加工增值之路。”“刺王”徐尤建顯得胸有成竹。

與鄉親共栽“搖錢樹”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徐尤建查看皂角樹長勢

  “今年,我和我媳婦在建業合作社打工,賺了2萬多元的工錢......”澗池鄉謝家坪村55歲的貧困群眾李生國告訴記者。

“為了讓鄉親們早日種樹致富,他在農場反覆實驗,成功育苗30畝,2014年以來累計出圃優質苗200萬餘株,帶動210餘戶群眾栽上皂角樹。”徐尤建說。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採摘的皂角刺

  “到2020年,計劃發展皂角基地5000畝,並建成百畝育苗基地。再以農場為軸心,帶動農戶栽植皂角萬畝以上,人平增收10000元以上,真正成為鄉親們的“銀行”。”徐尤建滿懷豪情的說。

下一步,徐尤建計劃在鞏固經營好2500畝核心基地的基礎上,聯合周邊鄉鎮村民發展8000畝新基地,打造萬畝優質皂莢基地,籌建皂角產品加工廠,讓村民參股經營,與鄉親們共同栽下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欲帶村民吃上“旅遊飯”

“我們村旅遊資源富集,境內有大泥河水庫,獅子山、虎頭山等,兩岸奇山秀峰,神態各異,形態萬千。獅子山頂有個紅巖寨,紅巖寨有塊2000多平米的大坪,過去建有祖師殿,紅牆黛瓦,古香古色,山頂有水有菜園,香火旺盛時有10多人看廟,每天四面八方朝拜者絡繹不絕。”徐尤建介紹說。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龍潭灣瀑布

記者隨徐尤建一起驅車沿大泥河庫尾到龍潭灣不足1公里,就發現了3個瀑布,山水從巍巍高山頃瀉而下,大珠小珠落玉池,給厚實的綠屏掛出了一道道銀簾,賞心悅目。其中,最為壯觀的當為龍潭灣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看過廬山瀑布,感覺龍潭灣瀑布水量還要大、還要高。據目測,龍潭灣瀑布高約50多米,水桶般大小的水流從半山腰山洞裡飛流直下,水花四濺,轟轟作響。

大泥河水庫正是截取龍潭瀑水而形成的。水隨山轉,岸邊樹木倒映水裡,勾劃出一幅幅疏密相宜、濃談適度的水墨畫;庫尾一座山峰被水團團包圍,形成“獨山”,兀立水中,與水相映成趣;水庫野生的魚、鱉成群,每天都有三五釣客前來垂釣休閒、修身養性……大泥河水庫,簡直就是天然妙手,無意間雕琢出許多絕佳的風景。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獅子山風光(資料圖)

徐尤建說:“在我們這裡,既可以靠山吃山,又可以靠水吃水。綠水青山到我們這裡,絕對就是金山銀山。”


刺尖上的致富路——訪鄖西一村書記徐尤建帶領群眾脫貧紀實


大泥河水庫風景(資料圖)

“隨著省道S228道路鄖西至澗池段的改造升級完成,澗馬路下營至惠家河道路的升級改造,交通瓶頸將不復存在,將大力發展特色種養、將以大泥河水庫為中心,串聯周邊景點,開發旅遊,建設全域旅遊的鄉村示範樣板,讓鄉親們吃上“旅遊飯”。”展望未來,徐尤建信心滿滿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