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股價評估,首先得估計出相應股票投資所帶來的收益

一般來說,投資者在買賣股票前,都要評估一下股票的價值。也就是要確定股票的理論價值,以便判定目前該股票的市場價格是否合理。如果股票價值遠超過市場價格,就說明該股票價格被低估,具有上漲的潛力,投資者可以考慮買進;如果股票價值遠低於市場價格,就說明該股票價格被高估,具有下跌的可能,投資者可以考慮賣出。

進行股價評估,首先得估計出相應股票投資所帶來的收益

股票投資的收益主要來自兩個部分。其中,一是公司派發的股利;二是股票買進與賣出之間的差價利潤(也稱資本利得)。不過,若考慮到買方和賣方的收益都來自於股息和資本利得,則長遠動態地看,股票投資的收益來源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股息收入。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通常我們在確定股票理論價值的時候,總是假定持有股票的期限無限長,從而排除了資本利得這個因素,只考慮股息收入對股票價值形成的影響。

進行股價評估,首先得估計出相應股票投資所帶來的收益

股票投資的風險則要複雜得多,主要包括利率風險(指的是市場利率變化引起股價波動,從而影響投資報酬的風險)、購買力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指的是由於物價水平變動而導致的股票實際收益率的變化)、經營風險(指的是由於股票發行公司經營不善或公司所處的外部環境發生不利變動,導致公司盈餘減少,從而影響股利發放或引起股價下跌致使投資者蒙受損失的風險)、財務風險(指的是過分負債導致破產的風險)、政治風險(指的是政治動盪不安導致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經濟景氣風險(指的是宏觀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對企業效益的影響)等。

進行股價評估,首先得估計出相應股票投資所帶來的收益

然後,在充分考慮了所有的收益與風險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將股票的內在價值具體化、數量化。其中最基本的股票內在價值數量化方法就是淨現值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