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是網際網路公司的良藥還是毒藥?

雖然區塊鏈早些年前就已在極客圈裡小有名氣,但在去年下半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吹遍了創投圈,吹進了千千萬萬人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從業者在區塊鏈技術面前,成為新思想的擁躉,成為Token背後思維方式的探索者和踐行者。與此同時,被不少業內人士翻譯為“代幣”或“通證”的Token,也伴隨著這一浪潮,成為耳熟能詳的商業名詞。

那麼,Token究竟在區塊鏈技術落地過程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其自身又有哪些特點?深諳區塊鏈技術和商業應用的業內外人士對Token怎樣評價?它能解決互聯網技術時代的哪些痛點?

也正由於Token的存在,不少區塊鏈項目將Token“貨幣”化,也就是代幣發行,甚至參與交易所炒賣。但所謂Token就一定是指代幣嗎?無幣區塊鏈項目是不是存在?Token對於現有互聯網公司是不是百利無一害?

Token有無存在的必要?

事實上,Token並不是區塊鏈的“專利”。早在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前,Token的模式就已經在遊戲幣、Q幣和一些常見消費場景中的金屬幣等方面出現。這些Token作為權益證明,在某一具體場景系統中具有價值載體的功能。

當以加密算法和分佈式賬本等技術為基礎的區塊鏈與Token牽手後,Token一方面成為區塊鏈去中心化系統中的數字權益憑證,成為代表一定權力、價值的象徵,甚至成為區塊鏈系統中價值升降、應用與流通的載體;另一方面,由於區塊鏈世界中的密碼學的存在,Token在區塊鏈系統中又具有了隱私性強、可防篡改的新特徵。

再則,區塊鏈世界中的Token可以將“上鍊”的資產進行量化,以Token的數量和價值來輕鬆實現毫無地域限制的資產交易與轉移——甚至可以作為資產憑證幫助承載其的平臺進行募資,成為一種價值中介。

然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世界中的Token雖然有一定價值,但並不是非有不可。特別是不少被我國定義為非法的ICO項目,為了吸引更多的炒幣者,把Token直接看成“代幣”,更引起不少人士的思考。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並不一定要發行代幣。當下中國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表明,有真實價值的項目均不需要發行代幣。”,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蔡維德曾向筆者談到BTC、ETH等虛擬貨幣炒賣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時表示。

通证是互联网公司的良药还是毒药?

這位從美國歸來、一直致力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研究的學者,曾在被問到“無幣區塊鏈因為沒有Token激勵,做得好的公司沒有動力做,做得不好的公司沒有能力做”的現象時,分析稱“不久的將來將不會有這樣的事情。如果沒有Token的話,可以有積分。而積分將有嚴格的限制,跟Token是不一樣的”。

同樣肯定Token對於區塊鏈價值的還有石木資本董事長歐陽默。他曾表示,現在許多區塊鏈應用都不需要Token,但Token有可能通過讓大家有興趣使用區塊鏈技術而推動後者的發展。

真實身份為世紀互聯數據中心的創始人、董事長陳昇的元道也曾直言,Token的含義應該是“通證”。在他看來把Token譯為代幣,可以說是大錯特錯的。

也有不少區塊鏈愛好者向筆者表示,區塊鏈技術落地是否真的需要Token,還要等眼下的區塊鏈泡沫破滅後,才能看到真正的結果。一切正處於千變萬化的發展中,正如這世界上的一切新生事物一樣。

用好Token的區塊鏈項目長什麼樣?

“解決好Token應用,就解決好了區塊鏈應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北京大學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曉蕾教授曾向筆者分析。Token的作用一是可以作為應用幣,用來購買發行社區的商品和服務;二是作為權益幣,參與區塊鏈社區未來利潤的分成。

包括劉曉蕾在內,不少區塊鏈技術研究者和商業落地者,都在思考著具體的區塊鏈項目落地應用過程中,Token究竟發揮著哪些作用?

在國際知名職業社交網絡公司領英(LinkedIn)首位CTO Eric Ly於去年做的區塊鏈技術公司Hub中,"信任股份"(Trust Stake)就是Token的表現形式。他曾向筆者介紹,公司基於區塊鏈技術建立起Human Trust Protocol (信任協議),將陌生人之間的信任與信譽以具體的僱用行為(actions)、"信任股份"(Trust Stake)、和結果輸出(outcomes)來展示。

Token也就是信任股份,會在陌生人溝通、交易的過程中記錄在信譽檔案中,併成為下一筆交易的信任憑證,使陌生人之間的交易變得更加可靠,交易雙方的隱私也不會被輕易洩露。

通证是互联网公司的良药还是毒药?

在國內,把區塊鏈的分佈式數據庫技術與物聯網技術進行結合,並應用於食品安全溯源領域、中草藥種植溯源、生態環境監測等民生領域的北京溯安鏈科技有限公司(即簡稱“根源鏈”),也實際落地了Token的價值。

在其公鏈上,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關鍵關節,如種植、包裝、存儲、運輸等,都會將附加標記的Token綁定在對應的農產品 "溯源身份證"地址上;如果農產品被消耗了或者過期了,對應的Token也會被消耗掉,但所有的溯源信息都會留在根源鏈上。這個過程中根源鏈是溯源介質,Token是溯源消耗品,因此根源鏈Token會隨著溯源的過程減少。

劉曉蕾則在區塊鏈Token落地對企業組織形式的創新上有所思考。在她看來,帶Token的區塊鏈架構的企業組織與現在的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形式不同:以持有Token為標誌,企業權益的所有者將進一步擴大到與企業發生經濟聯繫的所有的參與者,從而保證個人與企業利益相一致——彼此完全結合,避免了代理人問題。

區塊鏈技術雖然尚處早期,但關於區塊鏈引起的社會熱潮卻經久不息,Token作為區塊鏈技術落地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話題,也站在了被譽為“顛覆互聯網”的商業實踐的中心點。而其自身價值究竟如何,是互聯網公司的良藥還是毒藥,對互聯網時代的影響又有多大,或許還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前行者站在時代的高處眺望遠矚、俯身前行。

(作者:韭菜之家中文社區,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