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公司扎堆上市,資本市場的判斷最靠譜2018商業大佬怎麼投資

對於資本而言,如今到底是投向拼多多、美團、小米、特斯拉更像賭博,還是投向通用電氣更像賭博呢?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資本市場的判斷最靠譜2018商業大佬怎麼投資

近來一大批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海外扎堆上市。有觀點將原因歸納為“為了圈錢”。自阿里巴巴上市以來,中國科技公司進行IPO的數量並不多,有波谷自然就會有波峰,某種程度上,“扎堆”是個相對概念。

當然,大環境是客觀存在的,中美貿易戰已經爆發,市場預期悲觀;此外,流動性收緊,美國七次加息,全球資本市場預期承壓明顯。這就使得一級市場的錢變得更緊,此前投資的機構也有退出的動機,諸多因素之下,企業有更大的動機轉向二級市場。

資本市場是一個公開的市場,特別是香港、美國的資本市場,有更加完善的制度,有全球有資深的財經人士,有業界領袖,還有諸多嗜血的做空者,他們的專業性、判斷能力都是全球頂級的,自會以自己的專業性作出理性判斷。比如李嘉誠確認斥資3000萬美元認購小米股票,馬雲、馬化騰以個人身份下單認購,金額在數千萬至上億美元不等。說這些投資者是被圈錢,顯然太小看他們了。

媒體與資本市場的差異正在於此。媒體更容易從負面角度做觀察,而資本市場的看法則不同,只要有一定可以做、可行,那麼,資本市場就會給出預期,給出估值。

媒體的另一個角度則是,往往站在監管角度去看待新模式,比如外賣、共享單車、網約車、拼多多、快手、Wi-Fi 萬能鑰匙。認為新模式是帶著原罪的。比如,共享單車消耗公共資源、快手的格調不高、抖音教壞小孩,連外賣平臺都得為塑料餐盒負責。當然,站在監管者的角度,聲討新模式,這也是媒體少數能做的幾件事,久而久之就會忘記最初的原因,自我合理化。在這種審視之下,他們很少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看,更別說資本市場的估值,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被政府關閉的風險,但是,“技術總是在短期內被高估,但是在長期又被低估”,技術的發展必然會衝破一切阻擋自己的東西。

就在小米準備上市之後,小米陷入“互聯網公司,還是硬件公司”之爭,因為這事關資本市場估值。其實硬件與互聯網未必有明顯界限,本質在於,互聯網公司的用戶粘性更大,而硬件公司粘性更小。從這個角度去看,小米有一個很大的潛在優勢,那就是小米系的智能家電。手機2年一換,但智能稱、智能燈、小米空調、小米電視等,卻是好幾年才換一次。即便換,也不會全換。而基於整體操作的便利性,舊設備會很大程度的影響新設備的選擇。所以從用戶粘性角度,小米並非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一個基於硬件的新模式。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資本市場的判斷最靠譜2018商業大佬怎麼投資

對新模式的判斷,總是充滿爭議的,讓人迷惑。拼多多也是如此。拼多多的崛起,在於利用了兩個大環境的優勢。首先是電商環境成熟,中國的消費者觀念、物流、信用、支付體系都已在世界前列。拼多多利用的第二個優勢是發達的社交軟件。拼多多的核心模式,是“用戶通過社交方式拉別的用戶一起參與購物”,微信本身就是一個社交場,人傳人的模式高效的利用了社交場景。實際上騰訊也給過京東流量的支持,但京東始終沒有探索出高效的利用辦法。現在,拼多多找到了社交電商的一個途徑,在娛樂中購物,讓人享受到砍價的樂趣,也就是所謂的“迪士尼+亞馬遜”。隨著小程序的出現,通過即用即走的方式更高效的激活線下的弱連接場景,覆蓋了淘寶與京東之外的場景,比如很多中老年人,第一個使用的互聯網產品就是微信,他們的購買力並不差。

這個模式能走通嗎?現在看來問題不大。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12個月,年活躍用戶為2.45億,年GMV實現千億,達到這一成績京東用了10年時間,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隻用了兩年零三個月。那麼更進一步的,能從日用消費品轉向到更高單客價的品類嗎?沒人能有斬釘截鐵的答案,但是探索一下總是可能的,資本市場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微妙的是,資本市場的看法,會反過來影響到前景,比如,當下美團多線作戰,資金壓力大,但資本市場只要認,美團有錢了,那麼預期本身就可能成為預期實現的原因。

當然基於目前大環境,這些資本市場的互聯網新貴,估值都會縮水。根據網上的流傳的一則消息顯示,根據駐新加坡日本證券主管透露,小米的暗盤交易價格為16.15港元,下跌5%,不過沒有公司賣出。不過對小米這些公司而言,更重要的在於未來。

特斯拉靠譜嗎?現在看來不錯。但也應該看到,特斯拉的產量問題一直沒解決,而產量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於技術的商業可行性並不那麼完美,而且特斯拉一直有大量的補貼。這個方向有可能成嗎?有可能,那麼資本市場自然會接受。

上世紀90年代,電腦技術開始得到廣泛應用,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納斯達克大放異彩。1995年7月、納斯達克突破1000點,到1999年納斯達克的市盈率平均為153倍。1月29日,2500點,12月29日:4000點。2000年3月10日,創造了5048.62點的最高記錄,13日,週一,由於互聯網泡沫破裂,大規模拋售科技股票,8成股票跌幅超過80%,蒸發了3萬億美金,2002年10月10日,達到新低1108點。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資本市場的判斷最靠譜2018商業大佬怎麼投資

當時搜狐、新浪、網易都跌破1元,如今,搜狐35美元、新浪82美元、網易255美元。當然這其間差別還是有的,高位買入亞馬遜的,15年後仍能翻5翻,現在亞馬遜股價高達1703美元,但高位買入思科的,卻仍然虧損。兩者的差別在於,思科不但受到華為的衝擊,更根本的是,硬件的盈利能力在縮小,而硬件支撐的新經濟,或者說,技術發展與商業模式的結合,卻方興未艾。對於新技術主導的經濟,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趨勢。

最近,曾經連續多年被視為美國工業經濟象徵的通用電氣公司下週起將被剔除出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取而代之的將是藥店零售商 .。通用電氣創立於1892年,1907年開始,通用電氣公司一直都是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的成分股之一。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中,通用電氣排名第13位。《華爾街日報》評價通用電器被踢出道瓊斯工業指數說,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意味著傳統工業經濟在信息化大潮衝擊下逐漸淡出舞臺追光燈的聚焦。

與道瓊斯公司創始人共同創造出道氏理論的威廉•彼得•漢密爾頓說過這樣一句話:“無論自覺還是不自覺,市場價格的變化不僅反映過去,還反映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投下它們的影子,照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那麼對於資本而言,如今到底是投向拼多多、美團、小米、特斯拉更像賭博,還是投向通用電氣更像賭博呢?

目前,摩爾定律已經慢下來了,但新技術對傳統商業模式的改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的能力,還有巨大的慣性。那麼,在業績、收入、用戶數量增長方面,數據都很好,且核心商業模式有著較好的未來的情況下,在一級市場資金趨緊的情況下,登上資本市場這班船,以滿足未來業務急速擴充、升級的需求,顯然是一個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