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銀行爭搶「一帶一路」蛋糕

中國承諾在境外貿易和基建項目上投入的數千億美元,正激起英美銀行的興趣。

西方銀行爭搶“一帶一路”蛋糕

西方政治領導人或許仍拒絕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BRI),但英美銀行急於抓住北京方面大舉投資覆蓋65個國家的“新絲綢之路”貿易走廊所帶來的機遇。

中國承諾在中亞和東南亞、中東、歐洲和非洲大片地區的貿易和基建項目上投入的數千億美元,激起了花旗集團(Citigroup)、匯豐(HSBC)、渣打(Standard Chartered)等在這些地區有業務的大型西方銀行的興趣。

“(機會)巨大——如果一切按計劃實現的話,隨之而來的私人部門資本將非常有影響力,”渣打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嘗試穿針引線,把不同的碎片湊成一塊拼圖,因為還必須有一些當地的融資。”

這些大型銀行舉行了關於“一帶一路”的會議,任命資深銀行家為他們在這項倡議中爭取有利角色,還設立了委員會來協調跨越不同業務活動的戰略。他們表示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果,並列出了已經贏得的與“一帶一路”多少相關的數十項融資交易。

花旗亞太區企業銀行業務主管傑瑞•基夫表示:“我行的跨國客戶——無論是來自美國還是在亞洲——都把‘一帶一路’倡議視為一代人難遇的良機,能夠擴大業務規模和觸角範圍。”

西方銀行爭搶“一帶一路”蛋糕

然而,儘管西方銀行家們在公開場合熱情高漲,但對於“一帶一路”能否像某些人最初希望的那樣立即帶來效益,他們仍心存疑慮。

他們的地位被本國政府對這一倡議的矛盾態度削弱。英國首相特里薩•梅(Theresa May)上月訪華期間拒絕簽署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諒解備忘錄,美國則對該倡議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因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

“一帶一路”倡議的模糊性使其招致懷疑。“它相當寬泛:基於中國政府所發佈的內容,它覆蓋了半個地球,”另一位西方銀行家表示,“它只是中國走出去政策的一部分。我不認識任何‘一帶一路’銀行家。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什麼。”

西方銀行業高管還表示,他們把國家支持的大型基建項目留給本地銀行和發展金融機構,自己聚焦於爭取配套業務,比如向從事“一帶一路”項目的跨國公司提供外匯兌換、貿易融資、利率互換或現金管理等服務。

花旗集團牽頭安排了中國銀行和北京燃氣的大宗債券發行工作,為它們參與的“一帶一路”項目融資。花旗還獲得了多家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財富》500強公司的現金管理業務和外匯對沖合約。

渣打在本週二報告年度業績時,將著重介紹該行在“一帶一路”相關業務上的強大地位。這些業務是該行營收增長計劃的關鍵部分,目標是實現10%以上的股本回報率。

渣打列出了過去4年期間贏得的與“一帶一路”相關的20筆融資交易。這些交易包括為贊比亞一家發電廠提供的5.15億美元項目融資;為一箇中國財團承建的一家孟加拉國發電廠提供2億美元項目貸款;為斯里蘭卡一個天然氣碼頭提供4200萬美元出口信貸安排)。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地區主管洪丕正表示,投資者將需要耐心等待。他說,“你必須用10到20年的長遠眼光來看待——不是一兩年內就會出結果。”

“人們念念不忘是否需要項目融資,但現實是有很大需求;一點一點,一步一步,擔保、外匯、託管賬戶等所有這一切對這些中國參與者都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