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为何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孙美斯


郭松龄字茂莀,外号“郭鬼子”奉系军阀著名爱国将领,属于奉军内部三大派的“陆大派”,1905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17年他担任了东北讲武堂的教官。在此期间认识了张学良,两个人志同道合,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郭松龄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1910年参加同盟会,跟随孙中山革命,思想比较新式,信奉“三民主义”,其实郭松龄和张作霖杨宇霆老派一直和,张作霖一些绿林兄弟都怀着军阀思想一心想着入关称霸,而郭松龄思想比较新式,只想安分守己,在东北壮大自己东北军,不想作为军阀之间互相残杀的工具,民国十四年郭松龄与冯玉祥将军签订七条攻守同盟条约厚正式倒戈,在滦洲起兵反奉,讨伐张作霖杨宇霆。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军大败,全线溃败,只有郭松龄张学良指挥的东陆军顶住了压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后,郭松龄军事才能凸显,为奉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奉军大举入关,接手北京政权,也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张作霖对这位将军的奖赏却支字未提,功劳完全不如他的杨宇霆却分得了江苏督军,张宗昌山东督军,安徽督军姜登选,别人都有了自己的独立发展,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捞着,而且在奉军内部杨宇霆一些老派更是处处排挤郭松龄,1925年10月,郭访问日本视察军事。其间,郭松龄得知持续进行军事扩张杨宇霆企图排挤郭松龄,两人对立加深,郭夫人韩淑秀与冯玉祥老婆李德全是同学,感情甚好,所以就为郭松龄和冯玉祥两人之间作了个重要牵引人。

冯玉祥,西北军阀字焕章,人称“倒戈将军”,和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国民陆军一级上将,1920年的直皖大战,冯玉祥帮助直系打过皖系;1922年直奉大战,冯玉祥也帮着直系打过奉系


战争爆发后,郭松龄打的个张作霖措手不及,战况异常顺利,11月28日,宋哲元率骑兵向热河首府承德进发。国民军一军违约进入热河,引起了李景林的不满国民革命军也向天津进军,11月30日,冯玉祥派熊斌及王乃到天津,要求和李景林率部去热河,让国民革命军支援郭军,李景林当然不同意,这其实就是让军队归属国民革命军,随后便打了起来,郭军眼看就要要打到奉天,张作霖此时更是心急如焚,这时郭松龄倒戈失败最重要的一点就来了,张作霖迫于无奈,和日本关东军代表秘密会谈,签署了一系列卖国条咧,而这一切的代价是要求关东军帮助张作霖平定郭松龄叛乱。你要想虽然当时郭松龄手里有七万奉军最精锐的东北军,可是装备再好也比不过关东军啊


其实冯玉祥背叛了郭松龄也不足为奇,冯玉祥曾经八次倒戈,被誉为“倒戈将军”也是名副其实,但是有的是也是位拥有民族大义的将领,比如驱逐苏联人收复蒙古地区,在倒戈的过程中冯玉祥早就发现郭松龄军力强大,盛极一时,如果占领了东北,实力会直接颠倒过来,实力肯定会超越自己,到时候怕是自己的西北地盘都保不住,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抄了郭松龄的后路。其实郭松龄虽然思想新式,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但是为人心胸狭隘,冯玉祥与郭松龄也从未有过私下交情,作为一个极具实力的地方性军阀,也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后来郭松龄和妻子韩淑秀被张作霖杀害,并且张作霖命令郭松龄夫妻俩暴尸三日。


中外历史奇谈


冯玉祥此人,一生也是经历丰富。滦州起义倒戈清朝;反叛曹锟;联合郭松龄反叛张作霖;联合南方革命党反叛北洋政府,发动北伐战争;跟随蒋介石之后又反叛蒋介石发动中原大战;抗日战争之后又投靠了国产党。因为抗日和投诚,他身上有着值得肯定之处,但是私以为此人实在没有原则,有失英雄节操。而且此人治军实在也有点本事,培养出许多名人,比如摸金校尉孙殿英、四姓家臣石友三、抢跑冠军韩复榘……

其实从冯玉祥的的“习惯性”倒戈可以看出来,此人心中对于忠诚度和信用度是比较低的,个人利益看得比较重。1925年,郭松龄和他打成了反奉的秘密协议,郭松龄将所部改称东北国民军,从直隶滦州出发,一路打下山海关、锦州等地,直逼沈阳,将张作霖打得个措手不及。

但是张作霖毕竟根深蒂固,在东北三省的地位不是闹着玩儿的,郭松龄的反奉最终功败垂成。郭松龄夫妻二人在南逃途中被张作霖抓获后杀害,并且命人将二人洗干净换上新衣曝尸三日。当时全国各政治势力,各社会舆论全部倒向郭松龄的反奉,让张作霖恨得牙痒痒,恨不得要撕了冯玉祥。

而冯玉祥在盟友陷入危机的时候做了什么呢?跟李景林为了京畿地盘大打出手,自己忙都忙不过来。

冯玉祥和郭松龄当年能联合起来就是想要扩充势力,理想是美好的,但是在看到郭松龄越来越有压倒自己的势头之时,他又开始犹豫和盘算起来了。他派宋哲元进入了李景林的地盘,想要乘机扩大势力,将郭松龄的后路给截断了,因为一己之私,完全不顾盟友生死。

郭松龄本人也有问题,他本就是个心胸狭隘的人,和冯玉祥这样的人打交道真的没什么情义在内,纯属利益上的共同目标。这样的组合就算现在不破灭,以后多的是让他们翻脸的利益冲突。

不过冯玉祥最后的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郭松龄死后,他被张作霖追着屁股打,一边忙着撤退一边通电下野。最后跑到苏联去啃面包去了。冯玉祥死于一场大火之中,关于他的死因到底是意外还是谋杀,众人犹在猜测之中。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这一位在民国的大事件之中都能找到身影反戈将军,一生真是精彩啊。

以上


木剑温不胜


宁可信鬼话,千万别信倒戈将军冯玉祥的话,他就是一个像《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一样的伪君子。信他的话,你就受伤了,这一次郭松龄竟然信了老冯的话,郭松龄就悲剧了,要怪只能怪郭松龄“有眼无珠”,找错了盟友,最后被盟友给坑死了。

冯玉祥与郭松龄联合反奉,心怀鬼胎,并非真正联合反奉。当时,冯玉祥赶走了直系军阀,占领了北京,张作霖对其虎视眈眈。由于他老冯缺衣少粮,并没有在北京站稳脚步,面对张作霖的威胁,冯玉祥想到了奉军中的郭松龄,打算里应外合,联合反奉。他再一次利用自己炉火纯青的鬼话,成功地忽悠了郭松龄,信誓旦旦地结盟反奉军。说实话,如果没有冯玉祥这个盟友,郭松龄还真不敢贸然出兵。

郭松龄反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最后遭遇滑铁卢,他的盟友何在?郭松龄的奉军,一路势如破竹,眼见就要胜利了。此时张作霖决定联合日本人,准备与郭松龄决一死战。后来,在张学良的攻心战和日军的配合下,郭松龄众叛亲离,遭遇滑铁卢。各位,肯定会问在这关键时刻,郭松龄的盟友冯玉祥何在?

冯玉祥见利忘义,背弃盟约,趁机抢占地盘。1925年12月初,郭松龄面临绝境的时候,恰恰需要冯玉祥的援救,然而冯玉祥不仅见死不救,而且干起了抢占地盘的勾当。冯玉祥为了扩展地盘,先抢占了郭松龄另一个盟友李景林直隶的地盘,控制了天津的出海后,导致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他又趁机抢占了热河。他忙着抢地盘,哪里有时间管郭松龄的死活。

这场冯玉祥引起的内讧,导致郭松龄陷入孤立无援,最后战败身亡。这场郭松龄倒伐的事件中,冯玉祥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了这场大战最大的赢家。而可怜的郭松龄被人当枪使,成为最大的输家。日本人也被张作霖坑了一顿,也没有得到好处。他老张家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没有好到哪里去,更是因为坑了日本人,给张作霖带来了杀身之祸。

总之,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冯玉祥就是这样的一个货色,


密探零零发


郭松龄反张作霖,并不是头脑一热,而是经过了比较长期的准备。而最终促成郭松龄起兵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同冯玉祥、李景林结成了联盟。但是,等真打起来,郭松龄却成了孤军奋战。

最开始,冯玉祥、李景林还挺仗义,特别是李景林,公开通电宣布要求张作霖下台,一时间使张作霖在政治形势上非常被动。不过,后来李景林的老婆孩子都劝说他,觉得郭松龄难以成事,别趟这浑水。

李景林耳根子软,还真就中途反悔了。再反观冯玉祥,也不是个给力的队友。这老冯,素有“倒戈将军”之称。这回,冯玉祥虽然没有公然倒戈,但却跑去天津打李景林。

郭松龄反张作霖时,李景林是占据天津的。冯玉祥要北上,虽然要经过天津,但完全没必要跟李景林纠缠。可是,就在郭松龄与张作霖鏖战时,冯玉祥却率部跑到天津攻打李景林。虽然最终拿下了天津,可并未能及时给与郭松龄有力支援。

郭松龄的两个盟友,一个中途反悔,另一个则跑去抢地盘,而对手张作霖却得到了日本人的有力支持。由此一来,郭松龄和张作霖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导致了惨败。


碣石樵子


郭松龄倒戈反奉,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之举。张学良曾说过:“郭思想新派,矢志革新”。郭松龄军校毕业,一直身怀不凡抱负,主张“强军救国”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他目睹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国家长期四分五裂,边防不稳,强邻虎视眈眈,因而非常反感打内战,再也不愿成为军阀争抢地盘的工具和炮灰。

郭松龄以及冯玉祥国民军的代表韩复渠、程希贤等人应邀赴日本参观“秋操”期间,忽闻驻扎江南的奉军被孙传芳击败,损失了3个师的兵力,新晋升的江苏督军杨宇霆仓惶北逃、张作霖遣使来日签订“日张密约”的消息,郭松龄悲愤不已。

在此期间,郭松龄已经在着手举兵反奉的各项准备工作。回国后,郭接到张作霖的急电,命令他直接到天津做战前部署,准备对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开战。

到天津后,郭松龄几次对心腹表达了对张作霖、杨宇霆的不满,同时暗示了自己的反奉决心。同时,他也加紧了与冯玉祥国民军的联络,冯玉祥也信誓旦旦地明确表示愿意与郭松龄精诚合作。

东北军名将何柱国曾经回忆道:“......冯玉祥对东北早有野心,而郭松龄也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两个有野心的人一拍即合,这次事变就发动了” 。

之后,郭松龄挥兵倒戈反奉之战正式打响。最后,郭松龄部在奉张军以及日本关东军的联合围剿下失败。郭松龄和夫人韩淑秀被处决。郭军兵败,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占据河北的李景林虽然参与了郭、冯密谋,但郭举兵杀向关外时他又反悔观望,且按兵不动。刚开始时,冯玉祥按约派国民军第一军由多伦进攻热河,以吸引奉军的注意力,分散其攻势,但郭松龄部并没有得到冯的直接援助与支持,所以出关后还得留魏益三部留守山海关,以防李景林背盟抄后路。

其次,郭松龄心胸狭隘,容不下奉军老臣,他竟下令将很有威望的姜登选枪杀,激起奉军高层的集体反对,同时将自己彻底孤立。郭松龄求胜心切,他认为自己掌握了十几万奉军精锐以及全部炮兵,而且大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感觉已稳操胜券,攻入奉天(沈阳)是早晚之事。不料,他率军打到锦州时,日本关东军公然出兵干涉并发出通牒,明确表示支持张作霖,并调集军队替奉军把守关隘,以武力震慑郭军,阻止其进攻奉天。

到决战时,双方表面上打得热火朝天,但总共只伤亡了千把人。原来双方都认为是自家人,不愿同室操戈、自相残杀。郭松龄倒戈反奉,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失败早已注定。

郭松龄兵败身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冯玉祥背约,坐视郭军被张作霖的嫡系分割、肢解,冯玉祥果然滑头。郭松龄败死后,他的国民军进入热河,扩充了一大片地盘。究其原因,冯玉祥为了一己之私,公然背信弃义,撕毁盟约,最终背叛并抛弃了孤军深入的郭松龄。

冯玉祥国民军趁郭松龄倒戈之际,突然翻脸毁约,不仅不支援郭军,还派兵驱逐了李景林,攻占了天津,他还扣押了段祺瑞的首席幕僚曾毓樵,并将段的爱将徐树铮枪杀,北京、天津、直隶都成了冯玉祥国民军的禁脔。一时间,冯系国民军势焰熏天。郭松龄举兵反奉,最大的受益者竟是 狡黠善变的冯玉祥。

不久,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捐弃前嫌,结成了反冯联合阵线,直奉大军联手围攻冯部国民军在京畿以及冀、豫两省的地盘。转瞬间,冯玉祥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面临严重危机的他被迫通电下野,出洋到俄国考察、游历去也。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铁马冰河wu


冯玉祥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大军阀,手下有30万西北军。冯玉祥这个军阀占据西北搜刮民败还嫌不够,想着控制国家政权。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被奉系张作霖打败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近水楼台先得月,冯玉祥趁张作霖还没控制北平,他迅速带领西北军进入北平。不仅如此,他还废除清朝皇室优待条约,直接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将清朝皇室的财产都收入了自己的口袋。



冯玉祥这一招“渔翁得利”可是彻底惹怒了张作霖大帅,他兵率三十万不断南下,给冯玉祥造成了很大压力。虽然西北军也有三十万,可是他知道东北军战斗力要比西北军强多了,光装备上就在一个曾次,东北军可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三军齐全的军队。


冯玉祥于是就想着拉拢郭松龄,在冯玉祥的诱导下,郭松龄决定铤而走险反奉。郭松龄,冯玉祥和李景林三人组成军事同盟,郭松龄率领七万奉军精锐率先发起进攻,打得张学良与张作霖措手不及。张作霖为了保全东北,只能请求日本人的协助,作为条件与日本人签订一系列协议,但是后来均未实现这也导致了日本人对张作霖起了杀心。

冯玉祥这场反奉战争中,没有调一兵一卒支援郭松龄与李景林,不仅没有支援,他还在队友后面捅刀子。他命人控制天津出海,接着又占领李景林的地盘热河,这直接导致了李与冯的战争,李与冯的反目导致了郭松龄孤立无援。


麦地传奇


  没有别的,两个字“利益”。

  民国各路军阀的联合、翻脸,无不是因为利字当头。

  郭松龄之所以反张作霖虽有欲一展其经纶抱负之心,但利益因素也概莫能外。郭去东北投靠张时孑然一身,后受到张氏父子尤其张学良重用,入关作战功劳不小(张早期军功实为郭所建,一二次直奉战争中只有张学良郭松龄部屡建大功),但却总被别人摘果子(当时拟以郭出任安徽督军,但被姜登选获得)。

  另外郭松龄与张作霖想法不同,张作霖后期欲凭借奉军势力取得日本人支持武力统一全国,而郭松龄则主张退出关内,保境安民,自然不为张作霖所喜。而张作霖信任的杨宇霆等又对“少主”的老师兼智囊及少壮派首领郭松龄极尽排挤为能事,郭反张之心遂慢慢形成。

  而冯玉祥赶走直系控制北京后缺粮缺饷,自身难支,对奉系张作霖是一面虚与委蛇,一面秘密挖墙角联络系奉系中对张作霖不满的少壮派如郭松龄等联合反奉。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郭松龄起兵,事先是与冯玉祥及李景林有约定,以两人为外援。反张成功后,以直隶归冯玉祥,以热河归李景林,郭独掌东北军政。可惜共事者非人。冯之狡猾自不必说,李也是老江湖。论打仗可能两人不及郭,但论江湖伎俩,两人却是胜郭数筹。

  郭起事后,一开始势如破竹,张作霖都准备跑路。关键时候日本人参与进来,导致郭功败垂成。但此时两位盟友不是出兵相助,却自己开始了内讧。冯想图谋李景林的地盘,李景林自然不是吃素的,两人开战。李景林不仅对冯愤怒,又迁怒于郭,认为郭找的人不靠谱。张作霖趁机对其拉拢,李景林倒向张,并直接扣押郭部的给养和丹药及冬装,给郭雪上加霜。

  老冯一贯是见风使舵,看事不谐,遂坐视郭的国民革命军覆灭,而郭部被消灭后,冯的势力趁机进入热河,可见冯为一己利益最终放弃了郭。

  说郭之失败拜冯所赐也不为过,但老冯后来却将责任推到李景林身上,也是其一贯伎俩。值得一提的是,老冯一生倒戈N次,视信诺为无物,其部下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尽出些倒戈叛变之徒。


赵燕云


说白了,都是利益熏心,混乱中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向着哪个,其实郭起兵有个人私欲,也有胸中报复。如果郭最后成功了,说不定东北的结局不至于如此,唉


青春飞扬大白菜


郭松龄作为当时接受过进步思想的人,可以说是奉军中少有的孙中山崇拜者,郭松龄反奉也是出于对革命的考虑,而且挣扎了不少年,也准备了不少年。张学良同郭松龄关系十分不错,郭松龄把张学良当兄弟处着,但是郭松龄却看不了军阀做派的张作霖。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郭松龄便感觉到了危机感,欣慰此时的东北军已经强大到足以统一北方。而事实上张作霖也开始了秣马厉兵,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张作霖也可谓是雄才大略的主。郭松龄一看形势紧急,赶紧同民国吕布冯玉祥接触,冯玉祥立刻表达出来了自己对国民革命军的支持(事实上北伐开始后冯玉祥就投靠了北伐军)。


得到了冯玉祥的响应,郭松龄毅然起兵反奉,打出的旗号是“反父不反子”,顾及了同张学良的情分。郭松龄一路进展顺利,直接打进了沈阳,正当郭松龄犹豫下一步该怎么办时,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张作霖取得了日本人的支持,带着大军杀了回来。而此时冯玉祥却高高兴兴的同东北军开始了交涉。

就这样郭松龄反奉失败,冯玉祥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并且还使得日本势力开始渗透到东北,这也是几年后张作霖被刺杀的原因,因为张作霖答应的条件一件都没有履行。北伐战争开始之后,东北军实力大不如从前,不过张作霖选择了同北伐军交涉。而冯玉祥更厉害,摇身一变成为了西北国民革命军。


小司马迁论史


冯玉祥并不是对郭松龄见死不救,而是要逼死郭松龄啊!

很多人肯定会说,冯玉祥原来是国民军,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脱离直系自立山头成立国民军,和奉系的郭松龄更是八百杆子也打不到一下子,为何会涉及到冯玉祥对郭松龄见死不救的问题呢?

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奉?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纵横先简单总结一下,郭松龄在奉系中用我们东北话来说原来其实是个“粑粑”,后来在东北讲武堂搭上了张学良这个顺风车,扶摇直上,成为奉系中的大咖。

郭松龄有没有能耐呢?看不出来,因为奉系的军事活动并不多,军阀之间的战争也不讲什么战略战术,完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枪炮多的就是硬。但是,很得张学良器重,郭松龄在奉军中的地位也是直线飞升,在第一次直奉大战是三八旅张学良的副手,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也是六路军中的一路,担任张学良的助手。

实际上,郭松龄的权力和军功全部来自于张学良,当然,作为奉系大太子,掌握的都是奉系的精锐,打仗的时候谁也不会让太子以身犯险,所以,只要一打仗不管胜败,张学良就是晋升。

然而,郭松龄还是不满足,所以最后反奉,在他看来,他立的功劳太大,整个东北都应该封给他,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就像刘备在曹操账下,不是曹操不想容下刘备,是刘备想要整个天下,你又怎么容得下。

郭松龄反奉和冯玉祥又有什么关系?

以郭松龄的能力,是绝对没有勇气反奉的,郭松龄之所以反奉就是在冯玉祥的怂恿下,当时奉军击败直系,马饮长江水,虽然后来被孙传芳打了回来,但是占领整个山东、直隶、东北的奉系给国民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想要解除这种压力,冯玉祥必须摆平奉系,艺高人胆大的冯玉祥抓住郭松龄的心理,对其进行怂恿,两人一拍即合。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除此之外,郭松龄还拉拢了李景林一起反奉,按照郭松龄的构想,反奉成功后,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他自己独掌东北军政。

所以,在郭松龄反奉的过程中,冯玉祥起到了很重的作用,冯玉祥和李景林和郭松龄形成了铁三角同盟关系。

塑料兄弟情之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恩怨情仇

要说铁三角,估计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形成的铁三角是军阀时期最脆弱的,在三方签订条约后,郭松龄雄赳赳气昂昂出关反奉,由于事先毫无防备,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看来,最不肯能反的人,竟然反了,这是什么世道!

郭松龄七万大军势如破竹,由于措手不及,张作霖带好细软准备开溜了,后来在日本的帮助下,才没有迅速溃败,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转折。

冯玉祥在关内开始图谋李景林的地盘,李景林也不甘示弱,就和冯玉祥干了起来,但是李景林生气啊!你郭鬼子拉进来的合伙人,没等怎样,就开始向自己人下手。

再加上张氏父子的拉拢,李景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扣押了郭松龄部队的给养和丹药,尤其是扣押了郭松龄部的六万冬装,导致局势陷入紧张,逆转直下。

其实,说到底,郭松龄的失败根本就是败冯玉祥所赐,尽管冯玉祥后来将责任都推到李景林和手下身上,其实他本人才是罪魁祸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