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过了白垩纪,却熬不过人类世,最后的南非腔棘鱼生存受到威胁

扛过了白垩纪,却熬不过人类世,最后的南非腔棘鱼生存受到威胁

腔棘鱼,头短,亮蓝色,鳍棘中空,鳍呈肢状,可在海底爬行,以其他鱼为食。这种世界上最年长最濒危最稀有的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已灭绝6000万年。腔棘鱼在三亿年前曾经繁盛一时,当它在从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已经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因此,本世纪初发现的腔棘鱼活体成为了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生物进化的活化石。

目前,南非东海岸地区新的石油勘探行为使得人们对该地区仅存的30只腔棘鱼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担忧。

据了解,这些极度濒危的鱼类中只有30只存在于南非东海岸,引起人们对该地区新的石油勘探企业可能危及其未来的担忧。

扛过了白垩纪,却熬不过人类世,最后的南非腔棘鱼生存受到威胁

4.2亿年前已经存在的史前物种,腔棘鱼。照片来源:Alamy Stock

1938年,第一个腔棘鱼活体被从东伦敦港口捕获。1955年7月,在印度洋Comoros群岛近海150-270米的深处,德国科学家们发现了最少15条这种鱼,从而证明它们还未灭绝。更令人兴奋的是,2010年12月,潜水员在南非毗邻iSimangaliso湿地公园的Sodwana湾附近的水下峡谷中发现一个小的腔棘鱼群。

作为世界上现今存活当中的最古老鱼类,腔棘鱼被推测是在约3.5亿年前出现,6500万年前即已绝灭的总鳍类(有穗边鳍的同类)中的一种。总鳍鱼类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鳍来当作脚走路,这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成为了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重新返回了大海,并在海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在过往的4亿年里,腔棘鱼的外形几乎没有变化,而他们来到地球的时间比恐龙还要早。

扛过了白垩纪,却熬不过人类世,最后的南非腔棘鱼生存受到威胁

最近,意大利能源巨头ENI集团计划在iSimangaliso湿地公园附近400公里长的勘探区块中钻探深水油井的消息引起了环境和物种保护人士对腔棘鱼生存环境的深深担忧。

Andrew Venter博士指出,南非腔棘鱼就生活在距离石油勘探区边界以北约40公里,距离第一个钻探地点以北近200公里的海域里。由于潜在的石油泄漏事件的蔓延异常迅速且无法控制,一旦发生石油泄漏将极有可能消灭这些腔棘鱼。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导致的生态灾难就是前车之鉴。

腔棘鱼专家Mike Bruton教授同样表示,腔棘鱼这一特殊物种对环境干扰很敏感,油污染可能会干扰他们吸收氧气的能力,进而威胁到他们的生存。而深水油井的勘探或未来商业生产过程中漏油或井喷都极大的增加油污染威胁的风险。“

扛过了白垩纪,却熬不过人类世,最后的南非腔棘鱼生存受到威胁

*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于2001年11月21日展示了渔民捕获的腔棘鱼

2017年,ENI集团对石油钻探项目进行了强制性环境影响评估(EIA)。但报告很少提及对Sodwana腔棘鱼的潜在威胁,相反,该报告表明,在第一批勘探井旁边不太可能发现腔棘鱼。

“由于担心鱼类可能因泄漏或海底井喷而被消灭,ENI集团将始终采用最高的运营和环境标准,而这些标准将超出当地的合规规定。”不仅如此,石油公司还针对海洋生态学和溢油建模方案进行了专家研究和独立的第三方评审,该研究同样并没有提出与腔棘鱼相关的具体威胁。

不过,Bruton教授指出,针对印度尼西亚和坦桑尼亚沿海地区发现的腔棘鱼的研究表明,偏远的栖息地并没有保护腔棘鱼免受PCB和DDT等污染物的污染。这些污染物曾在陆地上使用,但在大风和海水中飘过海洋。已经积累了食物链到顶级食肉动物,如腔棘鱼。 石油一旦泄漏,污染不会因为这里是海洋保护区而绕道而行,如此近距离的石油泄漏可能给南非腔棘鱼带来灭顶之灾。

《美人鱼》里的情节,或许就在好望角附近发生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