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爲大勢所趨!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買房就是賺錢。這句話曾經推動了多少人,拼盡全力去買一套房。從國內房地產全面市場化的1998年開始,“有房”就成為讓人羨慕的標籤,就成為了財富的代名詞。

然而,時過境遷,因為房產創富的神話漸漸被揭下神秘的外衣,懂行的都知道房地產投資已經不再那麼容易;悶聲發大財的計算著複雜的投資過程。

只有那些房產投資的門外漢,或者偶然機會賺了個十萬八萬的,還對房地產極度痴迷。

這種“買房就是賺”的思維,已經不符合當下市場形勢了。謹慎多元將成為大勢所趨。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貸款收緊信號增強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超過美國水平,更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

因此,貸款收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兒了。不過,這種收緊並非體現在利率上漲中,畢竟利率工具影響面太廣,可能會造成整體市場降溫。但目前我們的市場並非過熱,而是不平衡——樓市投資過熱而消費萎縮。最終,資金將被引導向正確的,或者說經濟需要的方向上,死守房地產,並非投資者最明智的選擇。

而且,貸款收緊不僅僅限於商貸了。北京公積金新政,實際上釋放的是一城一策、逐步收緊的信號。當然,或許有人覺得自己在二三線城市,還算安全。殊不知政策會有傳導性,試點一旦成功,必然推向全國。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把住房需要引導向租房

“租售同權”“租購併舉”,這是解決居者有其屋的新思路。

目前還沒有明說,租房有什麼樣的具體政策落地;而且房租暴漲、房東違約、毒公寓等問題接二連三的爆出,讓人覺得,租房這條路漫漫。

我們的住宅,從人均來說,是不缺的,我們的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卻是不均衡的。

北京有100平米住房,西部某城市有50平米住房,現在兩城市一共10個人,人均15平米,所以我們不缺房?

現實情況是,兩城市一共10個人,10個人全在北京,人均僅10平米住房,而西部某城市住房空置。

這就是浪費。如果僅靠自有住房解決居住問題,那就會造成重複購買,重複建設。

所以,最終在一二線熱點城市,租住,勢必成為主流趨勢。

沒有買賣,需求削弱,房價大橫盤,極有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那買了房子出租呢?

我們的租金回報率低到了塵埃裡。如果說上一輪房價暴漲後,人們驚呼出租需要40年才能回本,這一輪房價暴漲之後,靠出租的回本時間長達70年,甚至超過了房屋產權期。

另外,對待房價,所有人都是看到漲勢,從來沒有人想起頹勢。

房價下跌又不是神話,2008、2014,房價平盤或下跌,這些時間過去的並不遙遠,卻從人的記憶中消失。溫州、鄂爾多斯、杭州,都出現過樓市橫盤或者下跌,廈門部分樓盤被“腰斬”,大量土地流拍,這些信號還不能給予投資者以警示嗎?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有人說,你就是單純看空中國樓市了?並不是,目前的形勢看,合法合規的豪宅,前景應該是非常好的,不過啟動資金起碼要在數千萬之上,對於普通投資者,似乎也並不具有操作性。

偶爾也會有賭對的時候,比如買房的時候還是荒地一片,突然某一天就決定搞個新區或者行政中心什麼的;只不過這種買房思路,與其叫投資,不如叫賭。

總之,真正的投資者,已經開始轉變心態;並不排除未來十年後大家捲土重來,但就目前的形勢看,五年之內,買房賺錢、投資房地產的邏輯將發生改變;房產投資的規則,也跟之前買賣差價漸行漸遠。如果投資者不能與時俱進,那麼巨量資金投入進去,能有多少回報就說不好了。無論如何,打開安居客全房源網,實時關注房價走勢!

“買房就是賺”的背景正在起變化,謹慎成為大勢所趨!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