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基金清盤數量的走高趨勢並沒有在7月剎住車,8月份進入清盤期的基金數量達到48只,超過7月42只的清盤總量,再創月度新高。而今年以來清盤的基金總數量已經達到創紀錄的258只,是去年全年清盤數量的2.5倍。

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一方面是迷你基金加速退出,另一方面,基金的發行也進入寒冬。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約21只新基金因達不到成立要求而宣佈發行失敗,今年前8個月的新基金髮行失敗案例約是去年的3倍。

我們知道新基金成立的兩個必要條件,一是認購戶數達200戶,二是首募規模2億元以上,缺一不可。而探尋發行失敗背後的原因,老巴認為主要有兩點,最主要的是股市、債市環境均不佳,使得投資者投資意願降低;另一個就是委外資金的大規模撤退。

成功募集的基金日子也不好過。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9日,8月份成立的新基金共49只,但首募基金合計僅有214億元,平均1只基金首募額僅為4.37億份元。其中,僅4只基金規模超過10億,多達28只基金規模不足3億,剛剛跨過“及格線”。對比2015年以來的基金髮行情況來看,平均首募規模小於5億元的僅4個月度,分別為2015年8月(4.88億)、2017年1月(3.77億)、2017年5月(3.94億)、2017年7月(4.97億),可見現在基金募集情況也處於“地量”了。

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此外,不同類型基金在不同階段的發行情況也很值得玩味。

股票型基金各季度成立情況:

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混合型基金各季度成立情況:

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債券型基金各季度成立情況:

加速清盤後又見發行失敗,公募低潮期預示A股見底?

以上數據均來自Wind,統計區間:2015.1.1-2018.8.29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2015第二季度A股市場最瘋狂的時候,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發行數量和份額都達到了近幾年巔峰,總數量達326只,總規模達8600億份,同期債基發行數量、規模僅11只、171億份。而從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底期間,權益、固收類基金髮行情況有所變化,特別是在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的發行趨勢來看,呈現出一定的負相關性。今年7月份以來,債券型基金髮行數量佔比所有基金總數的45%,而2015年全年比例僅為10%,可見偏固收類產品的市場需求較大。

A股有句俗語,“地量見地價”,反應的是市場人氣低迷到冰點,也就是市場接近底部或者即將爆發的徵兆。在公募基金行業也有一句老話:“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意思是在市場低迷、基金髮行困難時成立的基金,往往能獲得更好的業績。從中長期看,目前許多股票價格都處於低位,其中不乏價值被低估的優質股票,獲取絕對收益的概率遠比高位被熱捧的基金要強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