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人必须关注的新变化!这一轮房价大涨后我们总结出哪些打法?

买房人必须关注的新变化!这一轮房价大涨后我们总结出哪些打法?

前几日,魔都财观的知识星球里惊现星球创立以来质量最高的一个问题。

买房人必须关注的新变化!这一轮房价大涨后我们总结出哪些打法?

观观看到这个问题之后,非常开心。

这说明观观的粉丝已经摆脱了买不买房、贷不贷款这样低级趣味的问题,开始思考更大的趋势变化。

只有那些有志于长期在买房领域深耕的同志,才会在赚钱之外有这样深刻的思考。

这和观观冷静、客观、装逼的人设是一致的。

我格外重视这个问题,打算用几篇文章展开说说。

今天是第一篇,我们就讲讲这一轮牛市里城市轮动和城市选筹的相同点和变化。

后面会讲新媒体对买房人行为模式的影响,还有链家的影响。

01 翻倍

经过这一轮房价大涨,大家都知道房子是好东西了,好像买好房子,以后就一路都在涨似的。

和大家传统印象不同,其实中国楼市历史上全国翻倍的行情只有两次。

一次是08年至10年的大涨,另一次就是15年至17年。

在2005年的时候,北上的房价和其他城市也没差多少,大家都是单价几千的样子。

但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二线城市开始慢慢拉开差距。

在过去十几年里,只有一线城市会有二、三年一波30%的小涨,五年一个翻倍大涨。

而二线城市是五年不涨,一涨翻倍。这一波看上去涨上天的二线城市,其实是一波操作猛如虎,长线涨幅七十五,涨不过一线城市的。

是什么造成二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不过一线城市?

这要从房价上涨的原因说起。

很多人对房产上涨做过原因分析,理由是千人千面,我化繁为简,总结成三条:

  • 货币宽松,导致的通货膨胀是房价长期上涨的根源;城镇化红利,人口迁入大都市带来的刚性居住需求,是房产与其他辣鸡投资品的根本区别;城市土地出让被控制,新房供给收缩带来的稀缺性。

这三条原因里,最最最重要的是第一条货币宽松。

如果没有货币因素,是不可能有房产牛市的。

任何一个货币紧缩的国家,哪怕是房产再稀缺都涨不起来,比如隔壁的日本东京,在失去的二十年里,房价无所作为,换了安倍放水后,房价才有起色。

城镇化红利,人口涌入是保证房价托底的根本原因。

就是因为有人要住,所以每当房价遇到下行周期回调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刚需购买,房价不会回抽太深。

这也是造成大、小城市房价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小城市没有人口导入,长期涨幅有限。

城市严格控制土地出让,确保了房产长期需求大于供给,看一看香港,怎么把房价拉到天上去的,就靠这招。

对于一线城市,货币、城镇化、控地以上三条全中。所以他们涨得最多。

对于二线城市,大部分涨的像样的城市,都命中前面二条。

杭州、南京、武汉、合肥、郑州等等,走的都是这个路数,但在控地上时不时会放纵一下,没有纪律性,最后拖累房价不能一直坚挺。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厦门,始终能做到三条全中,所以它家房价最接近一线,快赶上深圳了。

有人说厦门要崩盘,这是不可能的,厦门政府太会玩控地了,别看现在跌的凶,熬个几年夯实房价,下一轮又是一条好汉。

对于三、四线城市,只能命中第一条。

因为小城市既没有人口红利,更是控地没有节奏,所以只有在大牛市靠通胀才会有点涨幅。

02 共性

回溯下2008年以来的各个城市涨幅,可以梳理出大牛市出现的共性规律。

2009年全国楼市大涨翻倍没多久,2011年就吃到了新国八条的调控政策,二套房贷首付比例上调至6成,全国楼市马上进入冰点。

酝酿了2年以后,直到2013年北京、上海才有了一波30%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杭州、重庆、无锡这些现在楼市走牛的城市,在当时都是不涨的,而且还在微跌。

为什么一线大涨,而二线走熊?

就是刚才说的城镇化红利和控地的原因,因为一线更高的能级,抢到了更多的人,还有更少的土地供应,更稀缺,保证了2013年还有一波小涨(这就是我喜欢买上海的原因,涨幅很稳,总能赚到钱)。

对总结规律更有借鉴意义的是,2015年开始的这一波轰轰烈烈的大牛市,开启了全国性的翻倍行情。

但在2015年的时候,二线城市和过去三五年比也没多大变化,为什么2015年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就大涨了?

前面说了,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宽松。

M2一直在释放,货币宽松一直都有,房价上涨的潜力始终在集聚,直到2015年全国楼市一下子迎来大爆发。

促成大牛市关键的原因——政策刺激。

我们来看两次大牛市的喊的口号:

  • 08年——4万亿15年——去库存

这背后对应的政策是

  • 08年——鼓励按揭,首套7成利率,15年——按揭还清算首套,全国取消限购

房价上涨就像憋尿,它会蓄力。

而大的政策放松,就是最后一杯下肚子的水,一下子迎来爆发。

记住这个结论,特别是要在二线城市投资的朋友们,二线城市要大涨,靠的就是政策放松。

03 轮动

2008年开始的4万亿大牛市,并没有什么轮动,几乎是同步的情况下,全国完成普涨行情,那个时候温州、杭州、深圳、上海涨幅争相交替,没有谁领涨一说。

现在应该不太会有人知道温州的鹿城广场,但是在2009年的时候,它的房价和上海的汤臣一品一样,全国最高,单价超过10万的。

而2015年开始的这一轮牛市轮动非常明显,先是深圳、上海一线城市领涨,打出房价的天际线,一线城市的大部分板块在2015年就完成主升浪。

然后南京、杭州、武汉这些城市在2016年开始接棒,逐渐完成主升浪,到了2017年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基本完成主要涨幅,接下来是弱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开始补涨(这个后面找机会我单独整理一篇城市间轮动的文章)。

行情就是这么从一线、二线再到三、 四线,如此匀速有规律,让人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就是在一轮牛市里吃到多轮牛市。

比如,你可以玩的进取一些,先在2015年买入上海,然后到2016年卖了上海去杭州布局,再接下来卖了杭州去老家三线城市买入。

这样一次牛市抓到三次大涨,人生赢家,完美。

大错特错!

万万不可这样弄。

首先,房子不是股票,不可能波段操作,二年内一次买入卖出的换仓操作大概有10%的税费成本,大大稀释了买房收益。

而且卖房子,不像卖股票,房子是没有流动性的,不是想卖就能卖掉的,除非深度折扣。

最关键的是,幻想大牛市里短炒轮动完全是事后诸葛亮,前面讲过很多次了,历史上全国性的大涨,只有过二次,万一你遇到的不是顶级大牛市,一线涨一波,二线连个浪花都没有,卖出一线买二线不是傻了眼。

不过呢。短线炒作不可取,但长线博补涨还是可以搞得。大牛市轮动下,错过一线的人们,是可以去二线埋伏的。你有可能错过上海,但不太可能错过杭州。

就算买入后,遇到的不是顶级大牛市,二线没有很快涨,但是一、二线价差放在那里,下一波大牛市二线终归会起来的,损失点时间。

记住我们买房子,都是决定要拿5年的,所有的买入都是为了长持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做短差的ABC单、凤冰快周转流(以后会讲的)。

04 二线城市

如果要说这一轮牛市最大的发现的话,二线城市崛起应该算是一个。

在这一轮牛市之前,我其实是不看好二线城市的,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我去考察过重庆,当时重庆的房价和上海差距不大,大概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样子,但是我最后还是没有建仓,主要原因就是重庆的供地没有节制,而且城市人口导入有很大的问题。

还好当年没有建仓,否则就浪费了五、六年时间。

但是事情在变化,最近一、二年,二线城市的基本面有了很大改观,也促成了我对二线城市的看好。

最大的变化是,二线城市的能级在不断提升。

国家已经出台了明确的政策,扶持二线城市崛起成为新一线城市。

一边是北上的赶人,另一边是二线城市抢人。

这段时间杭州的抢人政策简直是把上海按在地上摩擦。我身边好多土著朋友,被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挖去杭州工作。

这在以往任何时刻都不曾出现过。人口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未来,二线城市的现在有点像十年前的上海和北京,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一大批二线城市正在崛起。

另外是二线城市的基建好到令人尖叫。

现在你到任何一个强二线城市(省会、经济强市),不说东部的杭州、南京,哪怕是中部的郑州、武汉,那些崭新的机场枢纽、轨道交通、shopping mall,都让你以为在北京、上海,分不清楚一、二线城市之间的区别。二线的硬件已经和一线相差无几。筑完巢之后就是引凤了。

二线城市土地供应也开始节制。

这一轮大涨过后,除了杭州、郑州之外,我惊奇滴发现南京、合肥、长沙、无锡、成都、重庆、甚至沈阳都没有像以往天量供地,二线城市有意在收缩房产供给,显然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充裕的土地储备和有意的控制供应,让人觉得二线城市在楼市上野心勃勃啊。

05 信贷创新

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是,金融创新在加速。

会买房的人,不会只盯着城市选筹,他们在选城市之外,更多的会关注这个城市的信贷政策。

这一轮调控以来,国家收紧了各地楼市的按揭贷款。

但如果你战斗在一线,会发现不少城市的信贷产品迭代速度在加快。

一线城市自不用说,引领着融资模式创新的前沿。

在严格的认房认贷下,旧有的按揭接力贷款被禁止,但是融资模式不断创新,各种抵押类贷款新玩法涌现出来。

2017年3月是上海楼市这一轮价格高点,2017年的交易量一直萎缩,但是2018年在按揭信贷被进一步收紧之后,上海楼市成交量却比去年增长了20%,一部分原因就是融资方式的创新,变相实现买房人的信贷需求,促进了交易。

同样的变化也在二线城市出现。

以前二线城市只有按揭贷款这样一种方式的。

但这一轮调控以来,我发现南京、杭州、重庆、武汉、成都都出现了抵押类的信贷产品,虽然他们有诸多的限制,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金融创新的加速意味着,一、二线楼市在进一步成熟,而且走向专业化道路。

专业的买房人,不仅能拿到房票,还有办法拿到贷票。能买与不能买之间,能贷与不能贷之间,差距就拉开了。

06 稳定和进取

这一轮牛市大涨之后,未来的买房格局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我称之为,一线的稳定和二线的进取。

一线城市未来还将会是楼市的领头羊,下一轮大涨依然会从深圳或上海开始,更高的城市能级、更稀缺的资产,意味着更优先地购买。

对一线楼市不太有利的是,他们的价格基数有些高了,从2万涨到4万是容易的,但是从4万到8万,接盘侠就要咬咬牙了。下一步如果从8万到16万,那短期一、二年内,接盘侠就算是把牙咬碎了也是买不动的。

所以一线楼市的涨幅不会很大,也不会很快,它需要时间积聚购买力。但是就像之前所说的,货币宽松、城市能级、控地模式,保证了一线城市涨幅很稳,有非常大的确定性。给它时间,一定能翻过那个山头的。

只要有确定性,我们就可以依靠杠杆来提升绝对收益(请务必保持理性...)。

而且一线城市金融产品丰富,融资便利也能保证实现杠杆率的提升。

二线城市俨然一副未来新一线的样子。

不出意外的话,二线城市里应该会出一、二个新一线城市,而且它的涨幅会超过一线城市。但是二线城市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十几个二线城市里只有一、二个会是新一线,现在也看不出是谁。

能不能坚持吸引人口的政策,能不能保证控制供地的节奏,能不能成为新一线,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对某个城市足够认识的前提下,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把重仓压在单个二线城市(主场的土著除外)。

因为不敢重仓,就算涨幅再大,也不会有大量收益。

所以比较中肯的做法是如果你有大资金超过1000万以上的,应该先到一线城市去,选择确定性。深圳落户后买房是个比较容易的选择。如果你的资金有限,1000万以下的,那么应该选择所在地区的省会或者临近的强二线城市,深耕起步,我长期看好杭州、南京、无锡、武汉、合肥、长沙、成都、重庆、郑州,供大家参考。这些都可以买,注意时机即可。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打法:

1、这一轮大涨根本原因和以往牛市相同,就是货币、城镇化、控地促成的。但催化剂是突然的政策放松。有志于长期深耕楼市的,应注意观察政策变化,预判下一轮牛市。

2、大牛市下有一二三四线轮动效应,但不建议换仓,容易踏错节奏吃套。面对轮动效应,更建议踏空后的追加建仓二线城市。

3、信贷创新在加速,以往的按揭贷款限制,对楼市压制的效果在减弱。你应该掌握更多融资的玩法。

4、二线城市正在崛起,未来个别城市涨幅超过一线。但手握大资金的,还是建议先选择稳涨的一线城市,确定性是最重要的。资金量少的,可以去二线城市博暴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魔都财观微博和微信,微博会发送一些短评,更新快而多,微信平台会发长评。另有数十个房产交流和热点城市群,语音分享干货,私聊实操技术。购房问题和入群,请加moducaiguan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