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的「口碑」

老百姓的“口碑”

曹松境

記得在2015年三八節,我們收藏家協會組織全體女會員和部分理事前往湯浦考察女會員呂綠波收藏的200多隻石墩和石雕藏品。同時,我們專程上塔山瞻仰了當代功臣王志良的銅像,並鞠躬緬懷“上虞焦裕祿”王公志良的德政,又與銅像合影留念。大家紛紛表示要學習弘揚並收藏王志良書記一心為民的公僕精神。

這次長篇報告文學《民心鑄豐碑——王志良傳》的首發,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具體生動的,進一步學習志良精神的好教材,為宣傳上虞,提高民眾和幹部品質創造了學有榜樣的標兵。

老百姓的“口碑”

上虞作為孝德之鄉,我今天要為“黨的兒子、傳播正能量的作家、孝子”三個層面點贊:

一是點贊王志良同志的忠心。點贊好乾部王志良以德立本,對黨對人民對事業的赤膽忠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王志良同志在擔任濱筧公社黨委副書記和湯浦公社黨委書記期間,心繫人民,敢於擔當,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徹底根治了千百來年給濱筧和湯浦百姓帶來的旱澇兩災,而自己卻積勞成疾,最後病逝在工作崗位上,年僅49歲。不少老同事一提起他,都說:“人家上的是三班制,王志良上的獨班制。”他幾乎沒有休息,三次暈倒在工地上,一次又一次拒絕同事和親人勸告,不肯休息。他三進上海瑞金醫院,一次又一次不遵醫囑,他多次從醫院病房和回公社路上“失蹤”,“不聽話的他”卻出現在村邊田頭或排澇閘的工棚裡。我們非常佩服王志良同志不僅有為民之心、為民之德,更具有為民之能、為民之識。在改革開放之初,他就大力推行的園田化,給濱筧大地留下了廣闊富饒的田野;他當年決策創辦銅材加工廠,成就了湯浦銅管之鄉的策源地;他當年揮灑汗水的友誼江、沿山渠、鄭岸埂、塔山埂等工程,雖歷經40年,仍在為保一方水土平安發揮著作用,為濱筧、湯浦兩地鄉村振興,經濟騰飛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的奮鬥精神、造福百姓的業績始終銘刻在百姓心中。在王志良同志去世30多年後,一批黨員和群眾自發捐款為他樹了銅像,這就是老百姓的“口碑”,也可以說我們浙江紹興一帶鄉村少有的創舉,怪不得我們老省長沈祖倫親筆題詞稱讚這位上虞黨員為“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老百姓的“口碑”

兩位作者深入到傳主戰鬥過的地方作實地釆訪

二要點贊辛勤創作的兩位傳記作家。他們是我們上虞資深的文化人,又是著名作家,他們既熟悉情況,又水平高,而且有一顆崇拜王志良書記的心,想為挖掘人文上虞出力,想為宣傳弘揚志良精神做好事、辦實事,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甩掉其他雜事,一心撲在這件有意義、接地氣、貼民心的要事上。縱觀這本傳記,有二個顯著特點:一是作風實,廣泛深入細緻而紮實的現場採訪,作者不怕辛苦深入到主人翁生前生活和工作過的所有地方、所有親人和所有同事;二是文采好,用細緻生動的筆觸充分展示細節,關注方方面面和內心世界,寫得實在,是我所看過的傳記作品中的經典。

老百姓的“口碑”

傳主之子王吉堯的少年時光

三要點贊王志良同志兒子王吉堯的孝心。因為我曾在組織部工作過,還寫過王吉堯同志的考察報告,所以對王吉堯同志比較熟悉,關係也較為密切。他從章鎮供銷社主任提到商業局、經協辦等領導崗位上,表現都不錯,傳承了他老爸的優良基因和良好作風,特別是他一直來十分孝敬他爸媽,對他老爸的精神學習和宣傳,他都密切配、正確對待。對這次傳記的編寫,他既出錢又出力,積極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充分體現了他的一片孝心。

上虞是一方紅色土地,也是一片熱土,有黨的優秀人物不斷湧現,是能夠提供為幹實事、多幹實事的優秀幹部的大舞臺。我為上虞有王志良這樣的優秀幹部而感到自豪,為上虞有顧志坤、何家煒這樣有水平、又熱心的鄉土作家而感到驕傲,為有王吉堯那樣盡孝心的子女而感到欣慰。目前,正值黨的生日“七一”到來之際,能獻上接地氣、近民心的基層正能量,又反映共產黨員標杆特色的優秀作品,可喜可賀可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